中读

一个现代哈姆雷特的睡眠七问

作者:鲁伊

2018-10-17·阅读时长13分钟

196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737个字,产生2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莱瑞(右)是一名REM睡眠行为障碍患者,这类患者会在睡眠中突然激烈地运动,如在床上翻来覆去,或从床上跳下来


“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几天前,送儿子上学后回家的路上,哈欠连天的我和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一样,陷入了摇摆不定的沉思。

不过,那位威腾堡大学的哲学系肄业生纠结的,是“究竟要忍受这强暴的命运的矢石,还是要拔剑和这滔天的恨事拼命相斗,才是英雄气概?”

而作为一名左手带娃右手写稿的中年妇女,我所犯难的,却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到底应该师法巴尔扎克和丘吉尔,还是选择瓦格纳和雨果的创作道路?

换言之,灌一大杯意式浓缩咖啡顶着困劲儿去图书馆看书写字,还是滚回家补觉等待灵感从梦中降临。

不能与不为

这事儿的前因,自然是我头天晚上没睡好。

虽然上床的时间并不迟,选择的几本睡前读物——《我们为什么要睡觉?关于睡眠与梦的新科学》(Why We Sleep: The New Science of Sleep and Dream)、《牛津通识读本:睡眠》(Sleep: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和《狂野之夜:驯服睡眠如何制造了我们不安的世界》(Wild Nights: How Taming Sleep Created Our Restless World)——无论是主旨还是内容也都足够催眠。但不知何故,各种杂念纷至沓来,总之折腾到两三点钟,才开始睡意萌生。

就在蒙眬之际,门外传来光脚丫啪嗒啪嗒跑近的声音,随即被子掀开,伴着一股冷风,钻进来一个穿着连体兔子睡衣的毛茸茸软乎乎的身体:“妈妈,迈克尔·乔丹和流川枫来找我一起跟外星人比赛,咯咯咯,Slam Dunk!……”

少年人刚开始发育的长手长脚在床上摆出个潇洒的扣篮姿势,立时占据了3/4的空间。还未等我想好该怎样有礼有节地抗议,那边厢已经呈现出刚刚在书里读到的进入慢波睡眠(Slow-Wave Sleep)的一系列典型特征:搭在我胸口上的手臂还挺有劲儿,肌肉没有完全放松,透过窗帘的晨曦微光下,阖紧的眼皮也没有显示出眼球转动的迹象……

我抓着一角被子,一边努力不被挤下床,一边开始理论联系实际:书上说了,与身体发育和修复相关的生长激素,主要在这个也被称为深度睡眠的阶段分泌;书上还说,这个阶段,前额叶皮质向颞叶和海马体传送信息,对记忆力的巩固至关重要;书上也说,人在这一阶段很难被唤醒,而一旦被强行唤醒,他们当时的火会很大,第二天还会感觉很累。

但所有这些关于睡眠问题的最新权威著作全都没说:当一个人试图进入这一阶段的意愿与另一个人停留于这一阶段的事实发生冲突时,到底该怎么办?

我最后的答案,来自哈姆雷特深得功利主义三昧的名句:

让那负伤的鹿去垂泪,

没受伤的鹿去游嬉;

因为有的醒着,有的睡,

世界就这样的逝去。

感性与理性

然而,我也并非真的全然高尚无私。

感谢家人的支持和我的自由职业,一个令人安慰的事实是,通常只要挺过了早上儿子上学前的兵荒马乱,那么直到下午3点钟放学前的5个半小时,理论上都属于我的任意支配时间。我可以选择去做或不做什么事情,看书写字或埋头补觉都随自己的安排——自然,前提是填满冰箱、清空洗衣篮、刷马桶倒垃圾、清理书本玩具、修剪花园草木、给汽车加油保养维护这些庸常琐碎重复但没人干绝对不行的家务事,还没有把血槽蓝槽耗干。


在南极南乔治亚岛上,一头象海豹冲着睡觉的人吼叫


这肯定不能和自己二十出头时背个包满天飞做采访、前半夜赶稿后半夜刷副本、然后猛睡两天就满血复活的洒脱相比,但与众多一样被职业家庭的双重期待与责任裹挟撕扯却无从选择的同龄人相比,运气实在已经相当不错。更何况,就像多年前李宗盛唱过的,所有的这些人到中年的烦,都要算是甘心而甜蜜的负担。

但这么宝贵的自由时间,用来睡觉不浪费吗?哈姆雷特说什么来着?

 “一个人只知饱食酣睡无所事事,这算是一个人吗?畜类而已。上帝造人,使我们有这样广大的智力,能够瞻前顾后,当然他决不能赋予我们神圣的理性而又霉着不用。”

要知道,从文艺复兴时起,在崇尚理性、关注此世的西方文化里,睡眠的地位就在逐渐被贬低。为什么不呢?反正“黄泉之下,有的是机会补觉”——这可是文艺复兴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名言。

但与此同时,对于正在写一篇与睡眠有关的文章、读了一大堆最新研究著作的我来说,睡,或者不睡,又不仅是在感性和理性之间选择哪一个的问题,还是在两种理性选择之间做出功利判断:

到底哪一种选择,会让此时此刻此地的我,感觉最幸福?

文章作者

鲁伊

发表文章51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42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拯救睡眠

如何与失眠说再见

943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