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主笔说 | AI在如何改变我们的教育与未来?

作者:张从志

02-12·阅读时长3分钟

13087人看过
一个属于AI的时代即将到来。

主笔说 | AI在如何改变我们的教育与未来?

7.36MB
00:0005:21

大家好,我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张从志。过去几年我们杂志每年都会做几期跟AI有关的封面报道。比如2023年年初,恰好ChatGPT刚出来时,我们讨论过它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工作。后来AI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对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担忧,我们又做了一期封面,专门讨论通用人工智能和超级对齐的话题。去年我们还做过《汉语如何进化》,探讨的是人工智能语料库的话题。今年这一期的主题,则放在了AI如何改变教育。

刚好在我们准备这些封面时,国产大模型DeepSeek引发的新一轮AI浪潮蔓延至全球,在国内也产生了很大的破圈效应,整个春节期间大家都在讨论它。我们的想法是,当AI背后的机器学习被证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之后,它对我们人类的学习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冲击?特别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现代教育体系,要怎么面对这个问题?

从2024年11月开始策划这期封面开始,我陆续参加了一系列学术论坛和教育峰会,当时有个很强烈的感受是,几乎每一场活动主题都跟AI脱不开关系。而在一两年之前,教育领域对于AI的讨论,更多还是怎么去抵制它。特别是很多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在严禁学生使用ChatGPT这样的AI,担心他们会用AI来抄袭作作业。而现在,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小学,都开始接纳甚至拥抱AI。

在政策层面上也是这样。从中央到地方,过去一两年发布了很多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政策。2024年12月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就提出,要在2030年之前,在全国的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所以接下来全国的学校都会被卷入到这场行动当中。

在这一期的采访当中我们也发现,对于老师来说,AI也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既让人觉得很兴奋,也很焦虑,不知道到底怎么去利用好它。所以我们采访了一些比较早进行AI探索的学校,想去看看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积累了哪些经验,又产生了什么困惑。虽然他们的探索也停留在初级阶段,但确实能看到AI作为一种强大的认知工具,在一对一辅导及时评价教学设计等很多场景下都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但关键在于,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和观念去认识它?如果还是停留在以前那种功利化的应试教育下, AI很有可能就只是一个更加高效的刷题工具。如果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AI就有可能被用来做更多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跟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相匹配的事情。

另一个问题是,在接下去的几年当中,AI还将如何发展下去?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建立对它的认知?

在这期封面报道中,我们也采访了很多不同背景的计算机科学家,以及研究人脑的神经科学家,想要搞清楚现在的机器到底是怎么学习的,它跟我们人类学习的模式有什么不同,未来机器是不是真的要超越我们人类?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老师刘志远做了一个很通俗的解释,他把机器学习的过程形容是玩一场单字接龙的游戏,机器在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去猜下一个最有可能出现的字是什么。一开始它的准确率可能并不高,但在人类工程师喂给机器大量的文本数据后,AI最终就能成为这场游戏的高手,总能找到最可能出现的字,这使得机器掌握了人类的语言,而语言又是人类思想和知识的载体。换句话说,机器也就学会了知识和思想。虽然这个理论也有争议的,这种办法看起来也很笨,但确实收获了奇效,它不仅让机器学会语言,还能让机器识别图片、生成视频等。

如果按照科学家们的预测,在10~20年的时间里,可能就是我们的有生之年,这个世界上就会诞生和人一样强大,甚至比人更加强大的机器,它不仅像今天一样能操控人类语言,而且可能会有比人类更加强大的具身智能。那么人类要如何在这样一个世界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我们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又是哪些特质构成了我们作为人的独特性以及尊严?这些问题过去似乎都还只是存在于科幻想象当中,但随着AI的不断进化,现在似乎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了。

点击上图购买本期纸刊

———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张从志

发表文章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09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