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7-04-05·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01个字,产生35条评论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47965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如何更好的掌控人生
586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森绿划线
05-10 10:20
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很容易成为随波逐流的“捡拾者”,能抓住什么就抓住什么,却又希望自己做出最佳的选择,只有那些目标明确的人才能成为“选择者”。施瓦茨说:“他们知道何谓重要决定,知道何种情况下不应该做出选择,知道何时应该寻找新的选项,也知道如何选择更能凸显自己的不凡之处
幸福感随着选择的增多而上升,又在一个临界点急转直下,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这个临界点。施瓦茨将其称为“甜蜜点”,也就是最佳的平衡。这个建议对于商家更为适用,对于消费者来说,除了限制选项,更好的方法是明确目标。
05-10 10:19
选项的增加会产生3个相互关联的不幸后果: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做出选择;犯错的可能性更大;犯错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往往是更加复杂的多重避趋冲突,几个目标都各有优劣。当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挑选餐厅或者买衣服时,我们会提高自己的期望,并在心中暗暗计算机会成本,否定掉的选项越多,风险就越大,选中项带来的满足感也就会被稀释
05-10 00:09
这便是一种心理学上的“双趋冲突”,两个目标都是自己想要的,但一个目标的实现就会导致另一个目标的落空。
两位学者将这种表现称为“决策流沙”。我们在做决定时存在一种认识的偏差,决策的困难往往不是来自问题本身,而是因为我们投入了过度的时间和精力。正是因此,我们会被琐事淹没。
请即将出行参加会议的旅客挑选自己的航班。他们告诉一组实验对象,会议十分隆重,旅程也很漫长,因此决定是重要的;另一组实验对象则被告知,会议很随意,旅程也很短,这个决定并不重要。这些旅客有人拿到的航班介绍是难读的小号浅色字体,有人看到的则是清晰的大号深色字体。有趣的是,那些做“重要”决定的乘客在不同的介绍上花费的时间是相同的,反而是那些做“不重要”决定的乘客才会反复阅览难读的介绍页。
05-10 00:07
当人们努力地想要完成一个决定时,会增加决策时间,这些额外的努力反过来让他们确信,这个决定是重要的。”
波兰裔美国精神病学家利波夫斯基发现,比起那些没有备选的人,面对许多好选择的人感到更高程度的焦虑。利波夫斯基出生在波兰,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参加了华沙起义,感受过物质的极度匮乏,他在1955年去了北美工作,却发现和平环境中的人们不像他想象中那么幸福,在1970年发表的论文中,他说:“正是由于有吸引力的选择太多,我们变得沮丧、不安,这些负面情绪反过来使我们想要的更多,于是陷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当一个人要做的选择过多,就会面临“决策瘫痪”,拖延时间或是改变初衷,干脆不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