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你今天感觉怎么样?

作者:陈赛

2019-11-27·阅读时长15分钟

524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617个字,产生11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插图 老牛)


“你感觉怎么样?”

马克·布莱克特的每一场讲座,都以这个问题开场。他说,人们通常打招呼,都会问“你怎么样?”(How are you doing?)这是人与人之间最无伤大雅的一种客套,问的人并不真正关心,回答的人也就应付一下,“还好”“不错”“有点忙”。

但是,加上“感觉”二字,整个问题就显得不大一样了,因为其中包含着真正的关心、诚意和对答案的期待。而且,你会发现,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你或者是缺乏关于情绪的词汇,或者你觉得这种分享过于隐私,会暴露自己的脆弱。

但是,马克·布莱克特说,这个问题改变了他的一生。

小时候,马克·布莱克特是个倒霉的孩子。他患有暴食症,体型一会儿暴瘦,一会儿痴肥。在学校里,他没有朋友,还是被日常欺凌的对象,他经常性地感到害怕、愤怒、无助、痛苦,但没有人教他应该怎么处理这些情绪,甚至从来没有人问过他的感受。

他的成绩很差,恐惧与羞辱令他不可能专注于学习。学习最重要的三个层面——注意力、专注力和记忆,都由情绪控制,而不是认知控制。当然,这是他成年之后才明白的道理。

“我会独自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好几个小时,为我在学校里默默忍受的欺凌和不公痛哭不止。但我应对人生的主要方式是愤怒。我会冲着我的母亲大吼大叫。我母亲会跟我父亲告状,然后我父亲会揍我一顿。”

他说,他的父母是好人,只是他们有他们的不幸。他的母亲焦虑、抑郁,有酗酒问题,听不得儿子讲不好的事情,多讲几句就会崩溃。他的父亲是个硬汉,脾气暴躁易怒,从不掩饰对一个软弱的儿子的失望。但他们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即对情绪这件事情一无所知,也从不关心,无论是孩子的,还是他们自己的。

他从不怀疑父母对他的爱,但爱一个人,并不代表你能“看到”他。而作为孩子,他渐渐学会了别让他们“看到”。别告诉爸爸,也别告诉妈妈,你要咽下你自己所有的悲伤、愤怒、羞辱和痛苦,否则事情只会更糟糕。就像那次,他鼓起勇气揭发了一个邻居对他的性侵,他父亲几乎把那个人打到半死,他的母亲精神崩溃,警察来了,抓走了那个邻居,不久整个街区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原来那个邻居同时在性侵十几个孩子。但最终是他变成了整个社区指指点点的人,每个大人都在警告他们的孩子离他远点,霸凌变得更加严重。

从那件事情之后,他似乎变成了一个无可救药的问题少年。面对他的绝望、愤怒、痛苦,他的父母做了大部分父母都会做的事情——惊慌失措,束手无策。他们不敢问他,无论是关于学校,还是关于街区的生活,也许他们害怕答案,以及一旦知道了答案之后必须做出的改变。

然后,一个奇迹发生了。

文章作者

陈赛

发表文章232篇 获得16个推荐 粉丝4079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少年的他们

伤害从何而来

969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1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