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赛
2024-05-31·阅读时长1分钟
主播:
陈赛,《少年新知》执行主编
嘉宾:
陈祉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少年新知》专栏作家,中读《这,就是心理学》《学会幸福》课程主讲人
萝卜刀、咕卡、泡泡玛特、原神、芒狗、《蛋仔派对》......在孩子们中间,流行的变换速度已经超越了大人的理解速度。
成年人可能会焦虑,孩子是否会轻易陷入消费主义陷阱或是网瘾?如果孩子跟不上流行,会不会产生社交障碍?当浅层的欢愉占据了孩子所有的休闲时间,他们还怎样去阅读、有深度地发展?
以及最终极的问题: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当孩子选择一样流行事物,他到底选择了什么?
本期节目,陈赛和陈祉妍将从少年们的口述出发,从自家孩子的经验出发,聊聊流行背后的原因,以及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正确引导是什么。
节目中提到了——
👉埃里克森: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MAYA原则: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最先进,但可以接受)指在一定度的范围内控制产品的时尚性,新颖程度。如果超过这个度,过于新颖,不但不会激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反而会对新产品排斥。
👉斯金纳箱(Skinner box):心理学实验装置。行为主义者斯金纳1938年发明,并于动物操作条件作用实验。
👉FOMO(Fear of missing out)也称社群恐慌症。 是指由自己的不在场所产生的不安与持续性焦虑。
中读7周年——
7周年活动现场传送门:https://j.youzan.com/S1529j
知识会员6折发售中:https://j.youzan.com/KtQx8j
【如果读者、听众朋友们有任何建议,请通过邮件与《少年》联络,我们的邮箱是shaonian@lifeweek.com.cn】
编辑/灰灰
音频制作/译丹
发表文章23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068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