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璐
2019-09-25·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475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纽交所正式挂牌交易
阿里巴巴:网上批发市场
马云创立阿里巴巴的前传,犹如冯小刚的喜剧电影。1995年,在杭州翻译界小有名气的马云被一家公司邀请做翻译,去了美国。一开始,吃得好,住得好。在拉斯维加斯,马云住在顶楼的房间里,一按旋钮,屋顶就立刻打开,隔着玻璃屋顶,躺在床上就能看到满天的繁星。可逐渐的,马云发现这家公司谈判时说的事情,跟实际并不相符。他怀疑这是一个国际诈骗组织,便拒绝合作,还因此受到了人身威胁和软禁。
好不容易逃离,马云没有直接回国,他去西雅图见了一位间接认识的朋友,在那里,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马云的助理、也是他在杭州办英语夜校的学生陈伟在《这就是马云》中写道:“最开始马云并不敢上手。对方说,Jack,没事,它不是炸弹,不会爆炸的,你试试看。马云在网上输入了一个单词‘beer’,搜索结果显示美国啤酒、德国啤酒、日本啤酒,就是没有中国啤酒。马云又敲了‘Chinese’,搜索结果是空白,没有数据。”
从美国回到杭州,马云对互联网着了魔。陈伟在文章里回忆:“马云每天都张牙舞爪地讲得很兴奋,讲完互联网之后,又讲他的创业计划。其实,马云并没有特别成熟的实施计划,大家就泼冷水:马老师,你开酒吧、开饭店、办夜校,或者继续当老师,怎么都行,就是干这个不行。这到底是什么?中国人没一个知道,不是说它不好,没前途,而是这玩意儿太先进了,中国人不会买账的。”
因特网在当时确实是个新事物。那一年的1月份,中国电信才刚开通北京、上海两个接入因特网的节点。这是作为中美关于加强两国相互开放的一种交代,它后来虽然被总结为中国互联网商业元年的标志,可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即便是在美国,它也是非常初级的状态。那一年,网景公司上市,打开了人们关于互联网公司的种种商业想象,而微软发布了Windows95。
马云并没有灰心,他虽然不懂互联网技术,但是决定开一家关于因特网的公司,把国内企业的资料收集起来放在网上,面向全世界发布出去。他从大学里辞职,办起了“中国黄页”。那个时代,电脑还没有普及,也上不了网,马云的业务开展得十分原始。他把公司的资料、图片翻译成英文,邮寄到美国,美国将主页做好,打印出来,再寄回杭州。马云把打印稿给客户看,再收钱。为了证明没有骗人,马云还找了一台486电脑,请电视台的记者把摄像机对着电脑显示器,从杭州拨长途电话到上海连接互联网,再通过互联网把一位客户的资料和照片传过来。虽然整个过程耗时三个半小时,却也证明了杭州通过互联网,能够与世界相连接。
以“中国黄页”为始,马云在用互联网打通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上一路走了下去。他和团队去过北京,为外经贸部开发了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等一系列国家级网站。这些经历让马云对国际市场、中国外贸市场、生产厂家、进出口公司有比较清楚的了解。1998年年底,他找到了创业的新商机,希望建立一个平台,关联起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制造商、贸易公司和批发商,并且定位在为中小企业服务。马云曾经解释说:“听说过捕龙虾富的,没听说过捕鲸富的。在现在的经济世界,大企业是鲸鱼,大企业靠吃虾米为生。小虾米又以吃大鲸鱼的剩餐为生,互相依赖。而互联网的世界则是个性化独立的世界,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独立的世界,产品更加丰富多彩,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革命性所在。”
发表文章146篇 获得8个推荐 粉丝2890人
周刊主笔、 新消费研究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