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刘野的中年童话

作者:薛芃

2019-03-06·阅读时长11分钟

215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928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刘野(东方IC供图)


复调和梦境

2018年底,刘野在上海办了一次个展。那一段时间,上海西岸艺术博览会、Art21艺博会吸引着全世界艺术圈的目光,几乎所有相关从业者都扎堆上海,人们捏着酒杯,穿梭在各大展览的开幕酒会之间,将2018年的当代艺术氛围推向了高潮。

刘野个展“寓言叙事”选在离静安寺不远的Prada荣宅举办,这是策展人乌多·蒂特曼(Udo Kittelmann)的建议。荣宅本是清末民初中国企业家、“面粉大王”荣宗敬的家宅,2017年10月,修缮后的荣宅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很快就成了新晋的“打卡地标”,宅内朱红浅碧,珐琅砖与藤蔓装饰相衬,处处透着旧上海滩的风韵。乌多正是看中了这份历久弥新的昔日荣光,他拒绝传统的“白盒子”式的展览空间,希望刘野的画在这座老建筑中产生新的化学反应。

乌多是德国柏林国家美术馆馆长,在德国当代艺术领域颇有声誉,曾担任过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他挑选了刘野的30件作品展出,创作年代横跨从1992年到2018年近30年,但又称不上“回顾展”,策展人并没有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刘野的创作历程和风格变化,而是选择了不少小尺幅作品,更多考虑到画面与环境之间的呼应。


刘野作品:《早晨的蒙德里安》(曹勇 摄)


我第一次看展是夜场。夜幕降临,恒隆广场更加热闹,这里是上海有名的奢侈品集中地,转过街角走到陕西北路,大都市的喧嚣减弱了几分,老上海街道的精致气息透了出来。除了开幕式,很少有展览会在晚间对公众开放,但荣宅展览的夜场无疑是个加分项。在灯光中,老宅更显出历史的沧桑感,这种沧桑感一边烘托着画中阮玲玉、张爱玲的忧思,另一边又跟匹诺曹、米菲兔这些可爱的形象形成对比,让人陷进了时空交错的遐想中。

自早期开始,刘野的画就有很鲜明的个人标签,可爱的卡通形象,纯度很高的大面积背景色,童话中有点小诙谐、小邪恶,画中人物总带着孤独而忧郁的灵性,不激烈不极端,有秩序也有平衡感,温温吞吞的一个个彩色的梦。

建筑与作品之间相互衬托、彼此互文的视觉关系是这次个展最为人称道的亮点。刘野对此也颇为得意:“在这个空间里,建筑本身并不只是一个容器,而是与作品在对话,两者都是主角,分别是两条线,就像音乐中的复调一样,两个旋律交错呈现,有时是一样的,有时是相互对比的。”

视觉上的对撞之外,乌多更想说的是刘野作品中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刘野是那种不多见的能够游走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艺术家,他的画面之中除了中国的种种痕迹,也有蒙德里安、米菲兔、匹诺曹。这让我从一开始观看他的作品时便印象深刻且没有陌生感。”在刘野的画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表现对象,他几乎什么都画,邓丽君、齐白石、切特·贝克,竹子、书本、花卉、麻雀、建筑。他不拘于内容,而是把所有这些都通过自己的编码程序,转化成刘野式的语言,最终输出成统一的个人风格。因此,刘野的展览是一个闭合的系统,看他的作品就好像走进了一个主题公园,他营造出一个梦境,供人暂时逃离现实。

文章作者

薛芃

发表文章137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92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上瘾

愉悦与陷阱

853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