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沉寂二十多年,这个“超前”的女明星终于等来了她的时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18分钟

28人看过
叶童回到人们的视线中心,简直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了。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肖浑

叶童在今年的浪姐刚开播时,就成为这个渐露疲态的节目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在节目成员中是“团宠”式的存在,在观众眼里是最具国民度的明星。毕竟,她主演的《新白娘子传奇》可是和《西游记》《还珠格格》并列的国民神剧,三十多年经久不衰,风靡了几代观众。后来她在浪姐的表现也果然不负期待,从英姿飒爽的服装造型、舞台魅力,到洒脱直率的性格表现、言谈举止,都让她一路收获越来越高的关注热度。看看线上线下的粉丝支持声浪,俨然就是顶流待遇了。

《新白娘子传奇》剧照

很多人都觉得,叶童是在沉寂多年后重回演艺圈中心,于是误以为她之前是刻意淡出。可实际上,叶童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事业,没有中断过表演,只不过,用她自己的话讲,就是前些年处于事业的低潮期,没有演到让大家印象深刻的角色,可能因为女演员到了某个年龄,就是会慢慢被边缘化,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演艺圈残酷一面。

那现在的翻红又是如何发生的呢?是机缘巧合,还是水到渠成?是综艺节目的助力,还是她自己沉潜多年后的一次爆发?

说说我的结论吧:我觉得这是叶童的个人特质,与时代的审美取向之间,在经历了多年的交错、纠缠、发展、变化之后,终于可以双向奔赴的结果。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说起叶童的个人特质,可能多数人都会立刻想到一个词,就是“中性化”。这也没错,但有标签化之嫌,对于一个复杂丰富的人来说稍显单薄。我觉得叶童身上更重要的特质,是自由奔放,不愿意受任何束缚。她在采访里也亲口表示过,自己极其在乎“自由”。至于中性化,其实只是追求自由的一个结果,性别也是一层束缚人的枷锁,而她要挣脱这枷锁,不愿意被传统性别特质框定,于是才有了那样一番独特的气质。

这气质可能是天性所致,也可能是由经历造就。虽然叶童很少开口谈自己的私人生活,但透过只言片语,我们还是可以得知,她有一个孤独的童年。小时候家里的条件不是太好,父母长年累日要为生活奔波,无瑕与她产生太多情感交流,她就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一度她还被送到寄养家庭,后来回到原生家庭,与父母就有了些疏离与隔阂。这样的童年经历,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她后来的性格:独立,自主,还有一些叛逆。

她说自己小时候都不像一般小女孩那样,不太喜欢打扮自己,也不想穿高跟鞋,觉得那样很麻烦。十五六岁时,因为比同龄人高挑,气质又特别,她被选中成为模特,还拍起了广告。这么小年纪就能有一份收入,能补贴家用,更重要的是会有一种自立的感觉,她当然是求之不得。她的时尚触觉在这个时期被培养激发出来,同时叛逆个性不减。只要你搜一下她早期拍的那些照片,一定会惊讶于她当时的造型表现力:明艳而不俗气,舒展而不轻浮,兼有如火如荼的热烈和藤萝摇曳的风情。

那样一张脸,天生就是有电影感的。编剧陈韵文一眼便相中她,邀其出演谭家明导演的《烈火青春》,男主角则是出道也没多久的张国荣,参演的演员还有夏文汐和汤镇业。这部1982年的电影,是香港电影新浪潮时期的重要作品,表现的是香港年轻人放纵和虚无的感受,情节碎片化,着重表现情绪,一看就师承自欧洲文艺片,尤其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片中有很多在当时看来极为大胆的情欲场面,角色状态又飘忽抽象,第一次演戏的叶童却完全不怵,以一头爆炸卷发的夸张造型,以及自然奔放的表演惊艳全场。张国荣事后对叶童的表演赞不绝口,说她是天才少女,天生就是吃演艺圈这碗饭的,将来自己如果当导演就要找她当女主角。

在当时的香港电影界,女演员普遍还只能当花瓶,不是等待被拯救的弱女子,就是对男人作崇拜状的乖乖女。叶童的出现,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她很适合演一些外放、叛逆、神经质的角色,或者有型有格有主意的时髦都市女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彰显了女性的主体性地位。行业和影评人迅速对她的演技给予了充分肯定,入行第二年,她就凭借《表错7日情》荣膺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桂冠,又在此后的几年内再次拿到一次最佳女主和一次最佳女配,成为香港第一个双料影后、大满贯得主。

《表错7日情》剧照

我看过她第二次拿影后的那部《婚姻勿语》,她和梁家辉搭戏,讲的是一对离婚的夫妻,各自开始了新的感情生活,然而又还互相牵挂对方,时不时就要见面,两人的关系因为距离的拉开而得到了修复,曾经的龃龉烟消云散,可以很自然地作为老朋友相处。那可是1991年啊,香港演员就已经在呈现关系的开放和流动状态,太超前了,就算放到现在,可能都要受到一些三观党的挞伐。当年叶童的二度封后我觉得实至名归,片中她与前夫重聚时的几个微表情细致动人,很见功力,梁家辉相形之下都成了衬托她的绿叶。

虽然很快便得到了行业和奖项的肯定,但话要分两头说。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叶童当年的表现,也明显地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她的几部代表作都是比较小众的文艺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些曲高和寡,她的形象气质和当时的主流审美是背离的。我看了叶童的一些旧日访谈,发现她经常有意无意会自嘲,说自己不漂亮,不算美女。这个说法现在的粉丝们肯定不会同意,但结合叶童出道时的审美风向,也许这样的想法早就很自然地潜入了她的意识深处。

三封金像奖后,她告别香港电影圈,去台湾拍起了电视剧。说起个中缘由,她明面上说是因为台湾金牌电视制作人杨佩佩力邀,但可能也有另一个因素,就是她在香港电影界已经触摸到了天花板,感觉路可能要越走越窄了。

杨佩佩之所以会找她拍戏,是因为在1990年的香港电影《笑傲江湖》中,看到了叶童饰演的小师妹岳灵珊。叶童在片中正好就有女扮男装的戏份,杨佩佩觉得她很适合男装扮相。叶童在台湾出演的第一部电视剧是《碧海情天》,同样是武侠题材和女扮男装。而到了接下来的第二部剧,叶童干脆演起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男人,这就是《新白娘子传奇》。

由女演员反串出演男性角色,在中国一些地方的传统戏曲中有悠久的传统,而《新白娘子传奇》一开始就打算借鉴戏曲手法,比如黄梅戏的唱段,越剧的造型,京剧的身段。找女演员出演许仙一角,想必也是由此而自然引申出的一招。但叶童本人从未学过戏曲表演,之前也没有主动想过要演男人,旁人应该也很难从她身上看到男相吧。但事情就是这么行云流水地发生了,就像是突然把她拽到了山洞那边的另一个世界,而她又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资深影后想突破戏路,还有什么比改变性别更有力量的方式呢?

《新白娘子传奇》剧照

有人问叶童,到底是怎么揣摩男性心理的,会不会因此对男性多一层了解?叶童笑答,并没有,男人是根本没法了解的生物。她演许仙,更多靠的是想象,她在许仙身上,投射的是自己心目中一个理想化的男性形象。她作为女人,想要被男人尊重,被温柔对待,两个人要平等相处,对方不要有一丝一毫的大男子主义。

于是就有了那个最经典的许仙。关于叶童版的许仙,在大众心中其实有着一条长久而隐秘的评价曲线。随着时代的变化,观念的变化,大家看待许仙的眼光也在变化。最开始,虽然剧是真的火,男女老少都痴迷神往,但大家更多迷的是赵雅芝饰演的白素贞。因为整个剧情主要是由白素贞推动,娘子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还有震撼宇宙级的美貌。相比之下,许仙就太弱了。作为男人手无缚鸡之力,作为大夫的事业也是由娘子一手提携,整个就是软饭男嘛。而且他还没有辨别能力,法海一顿恐吓就把他吓到了,从而导致白素贞被囚禁于雷峰塔下。

我记得小时候,就听到不少对许仙的吐槽,以及对于许仙饰演者的性别的困惑,有人得知真相后顿感三观震碎,以后再看剧时就难以入戏,也有人对演员的男性性别深信不疑,拒绝接受叶童的一切信息。这一切发展到最高潮,就是接下来热播的94版《倚天屠龙记》,叶童不管怎么演赵敏,都让一些观众深感抗拒:赵敏怎么能让一个男的来演呢?

《倚天屠龙记》剧照

直到多年以后,大家才开始为叶童平反。当年的那些困惑、怀疑、抗拒,不恰好说明叶童的演技有多强,许仙这个角色有多深入人心吗?然后再看《新白娘子传奇》,我们还发现,叶童的表演多么有层次,难度有多大。这方面网上有太多的分析了,比如许仙前期对娘子的痴情,眼里满含的爱意,后期遁入空门失魂落魄,眼里的光都消失了。还有许仙和许仕林这对父子的对比,许仙是有些迂腐、柔软的书生形象,许仕林则是朝气蓬勃的少年意气,虽然都是叶童演的,但你绝不会将他俩搞混。

再之后,人们又终于后知后觉地肯定了许仙的优点。他知书达理,他胸怀苍生,最重要的是,他发自内心地尊重妻子,永远温柔深情地面对妻子,那些直男癌的毛病他身上全没有。而所谓的懦弱、轻信、恐惧,只不过因为他是一介凡人,当然不能跟修炼千年的蛇妖相提并论。人们对叶童版的许仙,就这样经历了从嫌弃,到理解,再到推崇的发展变化,而时间不知不觉就这么过了三十年。

在出演了许仙,以及之后被争议的《倚天屠龙记》,还有和赵雅芝继续合作的几部剧之后,叶童便鲜少再有深入人心的角色出现。人们在怀念许仙的同时,偶尔也会对叶童表示遗憾:是不是因为许仙演得太成功,让她被限制了戏路,很难再有突破?如果不去台湾发展,就留在香港,她是不是就能等到香港电影最辉煌的年代,甚至有机会像张曼玉那样走向国际?

《新白娘子传奇》剧照

鲁豫在节目中也对叶童提出了这个问题,叶童只是淡淡一笑,说她并不会想这么多。作为演员一辈子能有那么一个让大家都津津乐道的角色,就应该满足了,她不会有什么遗憾。

这是属于叶童的洒脱和释然,接受一切结果,这也算是一种自由开放的心态吧。自由代表着要自己做出选择,而任何选择一定都是有代价的。

在被大众认为是沉寂状态的二十多年里,叶童的人生是自在悠游进行着的。她和丈夫陈国熹都没有生孩子的愿望,也不喜欢管住对方,婚姻对他们并非束缚,而更像是两个玩伴。她依然在演戏,演一些不那么重要的配角,演小成本的文艺片,演自己感兴趣的舞台剧,人到中年还开始学起了吉他。她的形象也几度变化,有一度她留起了海藻般的及腰长发,让几大洗发水品牌都争相找她代言。后来她又忽然把一头黑长直剪短,以干练利落形象示人。而不变的,是她爽朗随性的性格,喜欢毫无顾忌地大笑,想做什么就随时去做。

《乘风2025》剧照

与此同时,社会审美风向也是变了又变,一些新的观念在人们心里潜滋暗长。中性形象越来越受欢迎,雌雄同体被认为是高级审美。大家检讨起了对女演员的不公平待遇,呼吁给40岁以上的女演员更多机会。女性主义思潮兴起,影视剧里对女性主体性的张扬得到更多鼓励。浪姐这样的女性励志综艺火成现象级,节目中最受欢迎的姐姐形象也越来越鲜明。去年,越剧女小生陈丽君爆火。前年,排名最靠前的是曾经走中性风的陈嘉桦和正在走中性风的刘逸云……可能是因为现在很多女孩都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谈恋爱了,于是把这类帅气又温柔的女明星当成了幻想中的恋爱代餐。

这个时候,叶童回到人们的视线中心,简直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了。

她和老朋友梁家辉出演了讲述老年人爱情的电影《我爱你》,那个阿尔茨海默症的角色征服了所有观众,让大家猛然惊觉,怎么把这么厉害的一个老戏骨给忘了?她在演技综艺里当导师,随便几招就够后辈们学几年的。借“新白”三十年之机,电视剧主创在全国开起巡回演唱会。蛇年春晚,她和赵雅芝的CP亮相让全国观众心头一暖。还有,她的吉他愈发熟练,身体还硬硬朗朗的,舞台魅力已经成型……经过这么多铺垫,叶童在浪姐成为最受欢迎的姐姐,还有任何疑问吗?

《我爱你!》剧照

还有还有,不知是她自作主张还是团队打造,她做了一个极为亮眼的白发造型,给她的形象大大加分,整个透露出的那种自然松弛、精神矍铄、帅气利落的感觉,让她圈粉无数。今时不同往日,白发对于女明星不再是禁忌,叶蒨文大受好评的白发造型已经是证明,大众对无止境追求年轻感,执迷于磨皮滤镜医美的那套审美已经厌烦逆反了。过去和赵雅芝同台,观众多半都在看赵雅芝;而现在,对叶童的赞美已经大有超越之势了。

经过这番梳理,现在我的感觉就是,这些年来,过于超前的叶童,正一直在前方等待着大众赶上她,等着对许仙的重新评判,等着对中性风的接受和推崇,等着年龄焦虑、年龄歧视的消融化解,等着一种新的女性审美观念的确立。而她在前方看似不紧不慢、晃晃悠悠,实际上是在养精蓄锐、待时而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属于凡人的修炼得道呢。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秋秋 / 审核:然宁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77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