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菁菁
2018-05-31·阅读时长1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9678个字,产生16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兴趣与性格
石头今年高一,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学生。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刚结束了一次远赴加拿大的竞赛之旅。今年的加拿大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CCO)挑选了两名中国孩子去交流,石头是其中之一。两天的比赛,石头不但拿了金牌,而且总分排在所有孩子的第一名。这个瘦高个男孩儿很审慎地分析:“肯定有运气的因素。(加拿大)参赛队员有去年的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毫无疑问,综合实力是比我强的。”
石头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初三、高一他两次获得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一等奖,已经拿到了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未来的高考中,他将享受清华自主招生降至一本录取的最优惠的录取政策。这对石头来说还不够。他对自己的未来很有主意:7月,他要冲击国家信息学奥赛的金牌,3年的高中结束后,他希望他能在斯坦福大学继续学业。
在周围人眼里,石头毫无疑问是个出类拔萃的孩子。听说我要寻找一个“天才儿童”的成长故事,石头一家的朋友立刻把他推荐给了我。但一见面开聊,石头爸和石头妈的第一句话就是划清界限:“我们从来没觉得我们家石头是一个天才。他体现出来的就是一个正常孩子找到他喜欢的东西,并为之付出努力的成果。”
石头爸和石头妈从没带石头测过智商。北京有好几所中学有“特长班”或者“早培班”,石头去参加过其中一所的考试,因为没有做任何应试准备,答不上来《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之类的文学常识,没有考上。另一所中学的早培班决定录取石头,石头爸和石头妈没让石头去,他们不愿意压缩孩子的义务教育年限。
回想石头小时候,石头爸和石头妈也并没有什么识字算数的早慧“神童故事”和我分享。他们印象最深的是两点:在游戏里,孩子对喜欢的事物表现出的好奇心和专注力。石头3岁的时候,石头妈带他去科技馆玩,买了一个魔方回来。石头爸拿来拧着玩,孩子觉得拧乱的魔方是被弄坏了,难过得哭起来。石头爸和石头承诺,能给他复原回来。他上网自己学习,然后把复原魔方的方法一步一步教给石头。教了整整一个礼拜后,石头拿着魔方下楼玩,邀请小朋友把魔方拧乱,自己再用一分钟把魔方拧回来,乐此不疲。小时候,石头还爱玩磁力棒。他会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坐上整整一个小时构建他脑海里的世界。作为父母,石头爸和石头妈所能做的,就是呵护这份好奇心,确保这种天然的专注不会被打扰。
回头看石头的成长,魔方和磁力棒像是两个缩影。石头妈记得初一的时候石头第一次上编程课回来,孩子的眼睛里都闪着光。石头告诉我,他在课上打了人生中的第一条程序——所有程序员的启蒙“Hello,world”。孩子们跟着老师一个字一个字敲入天书一般的程序字符。“大概敲了15分钟,电脑输出了‘Hello,world’这句话。我一下子觉得自己就像是找到了一台新玩具。我看着自己输入的程序,心里琢磨着哪些地方能够改改,就像拧拧玩具的螺丝钉,就可以创造不一样的新东西。”
“别人看我们编程,就是坐在那里一行一行地输入代码,这件事的乐趣并不像看一场电视节目一样显而易见。但实际上,我们通过一个算法解决一些难题,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本身是其乐无穷的,如果你真正能发现里面的乐趣,它足以让你沉迷其中。”石头的老师,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信息学教师胡伟栋告诉我,作为教师,一目了然的是,有兴趣的学生能够在整个课堂上都保持高度的专注,另一些因为家长的坚持才来学习的孩子,则可能经过多次提醒,都没有办法集中精力。“是否能够发现乐趣直接关系到孩子到底能走多远。那是孩子度过漫长而艰苦的练习的原动力。”胡伟栋中学时代曾是中国顶级的计算机竞赛选手,又在国家队担任了多年教练。在他看来,那些能够走到金字塔顶端的孩子无一例外都以强烈的兴趣为基础。
发现和点燃孩子的真正兴趣和天赋说起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回到孩子年纪尚小的时候,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学什么、要达到何种目标、何时应该收手和改变方向,最初往往还是家长的决断。石头爸感慨说,教育考验的是家长的管理能力,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不能仅凭个人情绪,必须是理性的判断。和许多家长一样,他们送石头去上那些他们觉得有价值的兴趣班,但也同时仔细观察着孩子的反应。
最早,在幼儿园时期,石头学习过钢琴。尽管几年下来,孩子学得也不错,但夫妻俩明白钢琴不是石头的兴趣所在。石头现在还记得,上小学之后,“有一天练琴时我练得很烦了,我和我妈妈说:‘我不想再学钢琴了,之后再也不想了!’我妈妈问我:‘你真的想好了吗?’我说是的。没几天,我爸妈就把钢琴送人了。”
发表文章143篇 获得64个推荐 粉丝1767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记者。写字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