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沙拉代餐为什么流行?

作者:丘濂

2018-05-07·阅读时长14分钟

317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066个字,产生1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沙拉作为一种人人都会去消费的健康主食形象,在西方也是近10年才开始的事情

从健身人群到普罗大众

海狸小姐是我的微信朋友圈里唯一一个每天中午都坚持以沙拉代替午餐的人。这样的状况是从去年10月开始的,原因是经过两年多每周三次以上稳定的健身房训练后,她减脂增肌的目标到了一个瓶颈。相信“三分练七分吃”,她决定从控制饮食入手。选择沙拉的理由很简单,从食材分量到热量摄入,对照一些饮食APP提供的换算数字,这些都是明确的,有的品牌的沙拉还会做出具体到每种食材和酱汁的热量标示。参考比较通用的Mifflin-StJeor基础代谢率公式,再按照自己运动量大的特点乘以系数1.2,她为自己规定每天摄入热量是1400大卡。“选择沙拉让我觉得不会出错。”海狸说,“如果是其他经过烹制的食材,虽然我对量能够目测估计,但热量方面就拿捏不准了。”在别人看来,她每天的食物在“芒果羽衣甘蓝坚果沙拉”和“三文鱼青木瓜芒果沙拉”间往复循环,实在无聊,但她却有坚定的意志:人不能仅仅被食物吸引,而是要做到对食物掌控,让食物为自己服务。她的成效也很明显。半年的时间,她的体重从124斤减到107斤,体脂率从27%下降到23%。

把沙拉代餐当每日习惯的人很少,那种时不时来吃一餐沙拉的朋友就太多了。A刚在朋友圈里贴了一张鹰嘴豆沙拉的照片,表示刚过完胡吃海塞的几天,午餐要自律一下;B告诉我,在办公室叫外卖,她常常会选沙拉,因为这种冷食不会散发出可能招别人讨厌的味道;C说,每当觉得自己又胖了的时候,就会坚持几天每天只吃一餐沙拉,之后一定是受到美食诱惑又恢复常态,不过这样吃一段时间总是有种心理安慰。


沙拉对食材的新鲜度和入口安全都有很高要求

以沙拉代替正餐的选择正在变得稀松平常。沙拉代餐的概念大约是在2014年进入中国的。当年在北京创立的“甜心摇滚沙拉”在2015年7月曾经有一次著名的营销事件——让50位打扮成“斯巴达勇士”的外籍模特在三里屯为客户送餐。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以北京警察将“斯巴达勇士”按倒在地而告终,但它却有效地促成了概念和品牌的传播。几年过去了,沙拉代餐并没有成为一时风潮而消失,而是更加稳定而快速地发展起来。根据“饿了么”外卖平台提供的2017年8月沙拉销售旺季的一份数据显示:在30个沙拉外卖订单量最大的城市里,有一半城市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3.5%,北京的增长率为100%,上海是210%,广州和深圳则超过325%。外卖方式的愈加普及,也是沙拉代餐市场能够增长迅速的原因。另外一份由阿里巴巴旗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的数据形成的《2017中国餐饮消费报告》中提到,外卖平台上沙拉订单量的占比从2016年的1%跃升到5%,“沙拉品类已经逐渐从‘尝鲜品’成为人们日常的正餐选择之一”。

文章作者

丘濂

发表文章128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1484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毕业于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美食、传统文化和城市话题爱好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富人的药方

专访盖茨:如何改变世界

968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