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焱
2018-02-28·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782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曾焱)
( 曼·雷在1935 年为香奈儿拍摄的肖像,一种自由姿态 )
模特比安卡·巴尔缇(Branca Balti)身着香奈儿2010年春夏高级成衣的头巾造型,和一件15、16世纪之交的石灰石雕塑头像《伯纳丁》摆放在一起,陈列的方式显然在暗示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这件中古头像来自法国科雷兹省,是拉本茨艺术与历史博物馆的藏品,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关联到底在哪里:科雷兹省有一座奥巴辛修道院(Aubazine),那里收藏了香奈儿成为香奈儿之前的过去。
香奈儿的传记作者和研究者在这一点上已经达成共识:从12岁到20岁,被父亲遗弃在奥巴辛孤儿院的7年铸造了香奈儿的美学宇宙:“一种混合着简约、庄重和奢华的美:素净的修女服,孤儿院童的黑袍白领裙,弥撒时神职人员圣袍和法器的绚烂华美。”
奥巴辛修道院属于严冷肃穆的西都教派,研究者认为,可以从修道院的建筑里找到香奈儿设计语言中的大量元素,如星星、月亮、太阳等有着宗教意味的神秘符号。诸如此类的联想还包括:当年教堂地面上用扁鹅卵石铺成的图案,出现在她于1932年推出的“Bijoux de Diamants”钻石珠宝展中;奥巴辛孤儿院通往小教堂的楼梯,被香奈儿复制在她位于南法海滨洛克布鲁的别墅La Pausa里;品牌的双C标识来自小教堂彩绘玻璃的启示,从1921年开始,这个图案出现在No.5号香水的水晶瓶盖上以及她后来的系列设计里。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30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