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主编说 | 在路上,我们如何理解司马迁和他的写作?

作者:曾焱

2024-11-06·阅读时长1分钟

899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60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大家好,我是《三联生活周刊》2024年第45期的发稿主编曾焱。这期的封面故事叫做《司马迁地理:壮游与书写》,这是周刊“地理中国”系列的最新一期。从2019年第24期的《诗经地理》开启这个系列到现在,已经有6年了。记者们以实地踏访的方式,从地理角度重新认识中国的经典文本,相继做出了《苏东坡地理》《徐霞客地理》《三国地理》《李白地理》等等封面报道。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塑造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观。那么在这个封面中,我们的问题是:司马迁的历史认知与历史观又是如何形成的?司马迁在他的历史写作中,第一次将人放在了历史叙述的中心,而这些人物中,不仅有帝王将相,还第一次有了游侠商贾这样的普通人物,有了项羽这样失败的英雄,有了屈原这样的悲剧人物,并让屈原成为中国文人理想的象征。同时,也是他第一次把对地理的观察放入了历史叙述之中。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司马迁可以从这些角度来书写历史?

在这个封面里,我们离开50多万字的《史记》故事,而将目光专注于司马迁本人的人生经历,我们想要探究的是,司马迁的这些亲身经历,尤其是青年时期的那一场远游,与他后来的历史书写以及他的历史观,到底有着怎样的关联,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希望这组文章可以带领大家,从地理角度重新认识我们所熟悉的《史记》文本,理解司马迁和他的时代。

   
点击上图购买本期纸刊
编辑/一丁
音频制作/译丹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曾焱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23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