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问君才艺更谁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8·阅读时长11分钟

187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503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朱步冲)


( 1930年,梅兰芳和卓别林在好莱坞电影厂合影 )

从1913年10月19日开始,上海《申报》的读者一连数天,都能看到位于四马路大新街口的名剧场丹桂第一台用大黑字体刊登的醒目广告,声称:“第一台特聘天下无双最著名优等艺员著名汪派须生王风卿,第一青衣花旦梅兰芳。……梅艺员貌如子都,声如鹤唳,此二艺员真可谓珠联璧合,世无其倚矣……”演出的第13天,梅兰芳终于得以演出了平生第一出“压台戏”《穆柯寨》,上海观众从来没有看过青衣开唱刀马旦戏,大为感兴,梅兰芳从此在上海“不炮而红”。

“当时的梨园行有个说法,在北京唱红不算登峰造极,还要去上海唱得红才作数。”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吴迎对我们说。在整整95年后,如果检视梅兰芳这段充分展示了他本人创新精神与独特魅力的抵沪演出经历,似乎较之1927年《顺天时报》选举“四大名旦”、尊梅为第一的举动,或者1921年1月梅兰芳能够与声名显赫的“武生宗师”杨小楼组建崇林社演出的新闻,更能作为梅兰芳传奇性艺术生涯的缩影或里程碑。

祖师爷不赏饭与第一青衣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梅兰芳的角色

四大名旦与盛世梨园想象

90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