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中秋,一批知名文化界人士在上海组织旨在抗日救亡的“千龄会”,国画家吴湖帆、张大千也成了梅兰芳交际圈中的常客,那出名剧《天女散花》,灵感最初就来自一幅天女“风带飘逸,体态轻盈”的“散花图”。为了形容绘画构图给梅兰芳的舞台造成的影响,屠珍介绍说,《生死恨》中“夜诉”一场的精心布局——道具只有一架纺车、一把桌子、两张椅子、一盏油灯,开幕时,舞台新式的电灯光打到韩玉娘所穿的“富贵衣”上(京剧行头,用零碎绸帖在青褶衣上,表示贫苦角色的褴褛衣衫)——是梅先生从一张旧画《寒灯课子图》中借来的。“梅兰芳先生之所以强于一般戏曲演员,就是在排演过诸多新戏之后,不会随手抛弃,或者墨守成规,而是认真雕琢、不断改进。”北京梅兰芳博物馆馆长刘占元告诉我,
10-07 16:34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