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民国初年,旦角在梨园行中的地位并不高。1921年,梅兰芳和杨小楼组了崇林社,这个戏班名大有讲究、杨小楼是梅兰芳的前辈,但梅兰芳在梨园行的名声已经超过了他,一个“林”字,包含了杨梅二人姓中两个木字偏旁——“第一个木,当然是杨小楼那个杨字的木。在梅兰芳出生前的几十年,京剧一直以老生为各行当的魁首,前三鼎甲就是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而后三鼎甲,也是谭鑫培为首的3位老生。造成这样的原因是,自京剧于乾隆年间初具形式以来,戏园听众以男性为主,以苍凉刚劲为美。”谢柏梁表示,“民国建立后,妇女社会地位逐渐提高,作为新生京剧观众的女性,则青睐舞台视觉表演,喜好表现女性柔媚姿色的演员。”对于这种转变,吴迎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1922年,《霸王别姬》首演时,观众在看完虞姬自刎后,还会继续饶有兴味地看下去,等待杨小楼扮演的项羽开打,直到乌江自刎还意犹未尽。但是到上世纪30年代,虞姬自刎一节一过,观众就纷纷“起堂”离去,生动说明了社会大众审美的改变,以及“旦行”地位的提高。

10-07 16:21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