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赛
2017-06-21·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387个字,产生16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我清晰地记得我在30岁的时候,感到一阵巨大的恐慌——周围的朋友都结婚、买房、生孩子。时代的车轮呼啸而过,北京的房价节节攀升,一个个新的生命来到世间,而我却在南方多雨的小镇,茫然无措地守候着病中的母亲。
第二年,我的母亲去世。她在我的年龄已经有两个孩子,独立支撑一个家庭,照顾弟妹,侍奉父母。她是一位小学老师,17岁开始教书,教了30多年书,退休那年发现自己得了癌症。两年后去世,死时才57岁。
如今回想起来,30岁那一年过得波澜不惊,却也是我有生以来,与现实碰撞得最为剧烈的一次。头破血流之后,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
在做这篇报告时,我才发现,原来当时我的恐慌有一个名字——“1/4人生危机”。无安全感、失望、孤独、抑郁,这些心理症状本是中年危机的典型特征,但它们袭击的却是25~35岁、刚刚进入“现实”的年轻人,尤其在30岁的时候到达高峰。
不久前,《国际行为发展期刊》上的一项调查显示,39%的男性和49%的女性在20多岁的时候感觉到“危机”,普遍症状是一种不真实感,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
发表文章232篇 获得92个推荐 粉丝4068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