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马斯克的符号意义

作者:蒲实

2018-02-24·阅读时长5分钟

127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10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10年6月29日,Tesla Motors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埃隆·马斯克(右二)与公司员工共同见证这一时刻 )

当美国总统奥巴马说,要“让美国成为新增就业和制造业的磁场”,“确保下一场制造业革命发生在美国”时,硅谷工业实业家马斯克应运而生,成为新时代的象征符号。

20世纪20年代,美元凭借着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登上历史舞台。1918年,美国工业产值840亿美元,黄金储备占全球总量59%,贸易量占39.2%。美元取代英镑,已是历史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全球生产总值48%,世界产品差不多一半为美国制造,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当欧洲还在两次世界大战的伤痛中挣扎时,美国城市欣欣向荣,人们尽情消费、派对舞会、购买汽车、收藏私酿名酒、炒作股票,享受着美国最鼎盛的繁华。向欧洲十几个国家贷款16亿美元的“马歇尔计划”,标志着美元的巅峰状态。

20世纪60年代,花费2500多亿美元、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的美国,第一次经历了美元霸权由盛转衰。当时,以法国总统戴高乐为首,欧洲向美元地位发起了挑战,要求把美元兑换为黄金。财政赤字累计高达1500亿美元的美国,于是不得不在尼克松时代终结了美元的金本位制。与此同时,自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随着西方主要经济体工业化进程的完成,金融资本开始崛起,并支配了产业资本,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通过信贷和投机,金融比实业赚钱更快更多,工业资本纷纷逐渐转向金融资本:经济关系金融化,社会资产金融资产化,融资非中介化。里根与撒切尔的去监管时代,金融衍生品市场急速扩大,金融资本进一步脱离产业资本,虚拟经济规模不断长,证券化率不断提高,风险也不断积累。

文章作者

蒲实

发表文章153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986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狂想家埃隆·马斯克

Tesla、音速客舱、火星移民

149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