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维樱
2018-02-07·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143个字,产生1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位于东京南青山的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
从来担负国家形象的地标式体育场馆都是庞然大物和天外来客,但隈研吾想去掉硬和冷。“正是因为在竞赛之中保持着高度激情和竞争感,我才更希望人的心能够变得平和与温柔。”他对于“松弛”“轻盈”的表述,让我想起博尔特的话:“跑得越轻松才能越快。”
“当你从第一层看去,会看见层层相叠的木制屋檐。这个意象和你抬头望法隆寺的五层宝塔是一样的。”以法隆寺为设计概念的东京奥运会方案,已经成了隈研吾最新的代表作品。位于青山的工作室楼下一片建筑师常见的堆积图纸、资料和模型,照亮每个角落的白色荧光灯,打印纸的味道、传真机的声音,这里没有丝毫装饰和造作,倒像个大学研究室。紧张的工作进行到了晚上22点多,远望东京最繁华的夜景也渐渐暗淡下去,玻璃办公室楼下,是他为寺庙所设计的一条竹之路,低头可见寺庙古老的墓地里墓碑密集,与日本时尚与设计中心毫不违和。
自从知道了隈研吾生长于“里山”,我就好奇,那个在无路的树林里探险的儿童生涯对他到底有多大的影响?一边是隈研吾在中国的项目越来越多不断推陈出新,一边是他站上了东京奥运会主场设计师的位置,是不断受到各方压力的态势。将当今日本超少子化、老龄化的时代特点,放进日本本土“木构造”当中,下沉、低建造成本,高维修费用。尽管还只是一张设计图纸,掀起波澜的,却是他本人多年来奉行的“负”的哲学。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02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