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开营倒计时24小时|当焦虑无可躲避,不妨看看这几本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5-14·阅读时长11分钟

35人看过
和马凌教授一起,开启你的人生必读书单

你是否曾经察觉到,自己身上的这些矛盾——

当外界以某种简单直白的标准去审视你,你竟也在半抵触半顺从中,用同样的方式比较和评判自己与他者。

当你反复掂量事物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越是急于找到笃定的答案、拿到中意的结果、走上一劳永逸的出路,越是差强人意。

《正常人》剧照
当你想改变自己的困局却不知从何入手。你担心出错,更害怕无法承受的苦痛,灵魂在躺平与内卷之间反复横跳。
这些无处可逃的不确定和无力感,怕是早已把你和诸多当代人的焦虑推至史上最高。
庆幸的是,当生命的焦虑让我们“无路可走”时,文学始终是一处关照自我的喘息之地。
这正是我们即将开启的《三联·深度阅读计划2025夏季篇》想要带给大家的。
复旦大学教授马凌将继续带大家攀登世界级经典著作的高峰,读懂《罪与罚》《刀锋》《洛丽塔》。

三联深度阅读计划

▼5.15周四晚开营‍‍‍‍
就在刚刚过去的昨天,马凌老师进行了阅读主题的直播分享,受到大家一致的关注与喜爱。
直播时,马凌老师说:
文学其实是没有门槛的,只要识字就会读书,关键看是否用心。‍‍
训练营开启了一场三个月的精神修行,让你断电、断网。现在我们天天受到网络的干扰,自己都不是自己了,找不到自己在哪里。
读书的意义不在于书,而在于读。就像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过程本身就成了你的阅历。

现场留言。在第一期春季营,不少营友激动地在深夜交流阅读心得,马凌老师劝说,“希望大家长期主义、冷静一点,慢下来细读,千万不要着急。”

内心种种,千万人曾相似地面临过、抉择过、穿越过。伟大的作家们注视、观察、并深刻探讨着这些“人类自由而独自艰难的时刻”。
被誉为文学巅峰之作、人类智慧成果的作品,直面时代的震荡与新旧交融,尊重并思考各种声音,记录各色人物的言行、心理与结局。他们以突破时代与自身过往的创作手法,精心撰写出一份独一无二而彰显人性的答卷。
在这样的文本时空里,你可以毫无负担地放下生活的迫切议题,纯粹地观察他人命运,代入他者的自我,体会不同的抉择与出路。
这不是逃避,反而是一种主动探索:给你焦灼滚烫的头脑,营造一处柳暗花明的清凉地!重新体验人类面临矛盾、冲突、苦痛时的主体性力量,在文字游戏中享受脑力拉伸的酸爽,在不经意中跨越偏颇的局部,打通一些沉寂许久的新思路。
《三联·深度阅读计划2025夏季篇》已经为你开启。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24小时后开营
其实,这是我们贯穿全年阅读计划的第二期了。第一期结束时收获了很多好评,也有不少学员表达了不舍:
有人在这里找到了新天地:“对于一个长期没有阅读伙伴的人来说,这个营快成为某种精神家园了。”
还有人说马凌老师的讲述让自己“真正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
不少小伙伴已经迫不及待想报名下一期“看来下一期是要读《刀锋》了,啥时候开始啊?”
……
因为积累了好口碑,所以这一期训练营还未正式宣传,已经吸引了近500名上过第一期的 “自来水”,复购率高达65%
马凌老师曾说:“一个好读者不仅关注情节和人物,也要花相当多的精力去注意描写、反讽、隐喻等等有趣的文学小把戏。”
所以这个深度阅读计划,不是教你机械地划重点,而是用马凌老师擅长的读书笔记法,陪你钻进文字的肌理,让阅读从 “打卡任务” 变成一场充满发现的探险。不用担心半途而废,我们帮你告别拖延,按照每天15页的不费力计划,85天读透三部经典。
价值584元的《三联·深度阅读计划 2025夏季篇》最后活动价398元额外赠送马凌老师指定的三本配套实体书!明晚开营,想加入的朋友一定要抓紧了~
3部世界文学经典
85天共读挑战
9讲直播正课
3次互动讨论
开营直播+结营直播

▼点击下图,立即入营▼

24小时后开营

高超的文字游戏
揭示复杂世界的答案不止一种
为了不辜负大家的信任,本期深度阅读计划的干货含量只高不低。
本期在选书上依然延续了“高质量、够经典、有一定阅读门槛”的准入原则。并且马凌老师推荐书单的基础上,进行了好几轮读者投票。最终敲定了三本必读的重磅书——
《罪与罚》《刀锋》《洛丽塔》。
为什么是这三本文学扛鼎之作?
这三部作品自成高峰,斗转星移却依然被奉为经典。
它们内涵丰富、各有使命,却都书写了现代人类无法逃脱的处境。一是,身处剧烈变动、多种冲突中,如何自处;二是,外界和内心众声喧哗,如何调和;三是,独自面对出路或内心目标的艰难与可能性。
读完这三部复杂有趣的作品,你或许会理解,生活极其复杂,没有唯一的解决办法,也没有万用的解决之道。
有时,并不必即刻找到所谓的正解。但仍可以相信,人类在不可知的命运与不可逆的时间面前,有决断、选择、行动的权利与力量。

权威书单+独家精读法
带你跨过经典的门槛
所以,不妨跟随马凌老师一起细读吧。
当亘古又深刻的人类母题,遇到崭新而共鸣的当下解读,你会收获极大的快乐与满足。抚平焦躁,越看越起劲。就像一次离家不远的松快散步,在新路线里遇见一个更鲜活的自我。
第一个月,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在多种声音中认识世界、寻找深意。
提起这本书,很多人会条件反射地想起“难啃”。这一次,我们会打破你的成见与顾虑,一起看懂每个人物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求索。
在创作中,陀氏并不主张作者一言堂,反而让每个角色成为自己故事里的主人公。不同人物的发声、对话,让你感受到不同价值观的交锋,不同身份的利益冲突。听见并尊重各种声音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已是对单一价值标准的松绑。
主人公为了解决内心矛盾、现实苦厄,曾折服于超人福音理论而犯罪,最后却转向忏悔与皈依。这个过程中,主人公内心的大量独白、沉思,仿佛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洁白”。
当人物挣脱作者的摆布,与作者展开对话,呈现出更深刻、更激烈的生命力。你会发现这部惊险小说的外衣下,是俄国本土文化与西欧异质文化之间的博弈,是一个民族与社会寻求解救方法的过程,也是作者本人曾经的文化试错与回归。
《罪与罚》剧照
马凌老师将带着你一同拆解,引你主动去思索善与恶、有罪与无罪之间的距离,叩问死亡、自由、良知、理想和信仰等重大问题。
第二个月,读毛姆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刀锋》,旁观“人生价值”与“成功”的多种结局。
毛姆是天才的讲故事高手、上流社会的犀利观察者与毒舌八卦专家,却也是最关心人性矛盾、执着于真理的追求者。他在晚年写成《刀锋》,创作技巧早已圆熟。一开始便提醒“这不是一个关于成功的故事”,结尾却自嘲这仍是关于“成功”的故事。这是创作的不可控,还是有意为之?
半生流浪、追问生命意义的西方主角,在东方印度思想中找到了答案。他甘愿抛下现成的、坐拥名利的生活方式,成为出租车司机而安之若素。小说里的众人,也都得到过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论结局在你看来是好是坏。
《刀锋》以世界文化为背景,探讨着西方人的精神出路。意味深长的是,作品对主人公的“出路”暗含理智的否定——这套自我牺牲与朴素哲理,未必能解决所有人的追求与挣扎。
什么是成功,什么是更值得过的生活?在这寓言似的文本里,马凌老师会带你拆穿幌子,接近作者的真实意图。
第三个月,读纳博科夫高超精湛的《洛丽塔》,在游戏阅读中,享受意义的不确定性。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后的第一部重要作品,且是饱受争议的一部。几经周折才成功出版,在英国格雷厄姆的真诚推荐与书商们的营销噱头下,一路畅销。看似庸俗、有违伦常,实则深刻地探讨人类的某种困局——时间与记忆、意识与现实、虚假与真实的关系。
评论界对它莫衷一是,可这并不妨碍我们亲自去阅读它、解读它。
《洛丽塔》剧照
故事以亨伯特视角展开。他频繁出入精神病院、经常处于崩溃边缘,会是“可靠的叙述者”吗
他痴迷的“洛丽塔”,是真实的存在吗
纳博科夫埋下的诸多“文字彩蛋”想要表达什么
创作目的不明、文本的开放性、阅读的游戏性,正是《洛丽塔》的最大特点和足以穿越时代的魅力。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理解和乐趣。
接受意义的不确定,在误读和再次解读中,作品内涵便更宽广地延展开来。
▼点击下图,开启精读计划

复旦博导坐镇
亲授读书方法
马凌老师是著名书评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她被复旦的学生们一致选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这位好老师,同时也是三联的好朋友。马凌老师两年前开设了《马凌·读书笔记训练营》,教大家如何选书、读书,受到极大欢迎,接连开了9期,受到万人好评。
社群里大家随时向马凌老师“表白”
在文学领域,马凌老师也是毋庸置疑的“门内汉”。她曾参编南开版《外国文学史》,在《外国文学评论》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对马尔克斯、普鲁斯特、翁贝托·埃科、毛姆、爱伦·坡、博尔赫斯、纳博科夫门罗、安吉拉·卡特等作家有深入研究。在三联中读的文学精品课《重返文学的正典时代》中,马凌老师参与主讲。
这一切,都因她爱书如命。爱读书,爱选书,爱讲书。
喜欢搜书评的豆瓣网友,大概率见过马凌老师的读书分享
在豆瓣,马凌老师拥有9万多粉丝。她戏称自己为“两脚书橱”,微信签名是“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三联生活周刊》《新京报·书评周刊》上常能读到她精妙的文字。《追忆马塞尔·普鲁斯特》系列、《谁喜欢简·奥斯汀》《疯狂与神性:荣格的<红书>》《除了红楼,还有毛姆》《来一串海明威:传记的N种写法》……
这本打3星的书,是谦虚的马凌老师给自己的书打出的分数
在这程深度阅读计划中,马凌老师将把自己的文学修为和读书笔记方法凝结为“内功”,传输给你。
为期85天的训练营,马凌老师每周和大家进行一次面对面直播精讲,还有直播答疑课,带领大家深度理解文本。
本期还新增了“与主讲人一对一连麦”的环节。每次互动讨论课都会推选发言代表,获得互动分享机会。

每天15页+全程社群陪伴
让深度阅读成为本能习惯
不用担心经典难啃,这次的共读计划任何人都可以完成。每天只要腾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跟着马凌老师以每天一节、15页左右的速度,85天就能拿下三部重磅经典。
为了提供给大家沉浸式地陪伴学习,这门课程还会有助教老师全程跟随。助教老师是我们的内容编辑郑筱诗,她同时是《马凌·读书笔记训练营》《人生写作第一课》的制作人,三联中读《一周书讯》《编辑效应》的栏目主播,每年的读书量远超100本。
身为北京语言大学文学硕士的她,这次“回归本行”,带领大家和文学死磕。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助教老师会拆分每日阅读任务,让大家带着问题进入阅读。从周一到周日,“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每天的阅读任务之外,还会安排有趣的小活动或信息推送,让大家在阅读之外可以充分交流和学习。

给大脑来一次 “反碎片化训练”吧

马凌老师曾提到,“在注意力涣散的时代,精读一篇长篇小说是一次治疗。”
这次的课自然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带着你做 "反碎片化疗愈":
每周一次的精读指引,帮你拆解复杂文本结构;
关键段落的反复朗读与解析,让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专属社群的话题讨论,让你发现 "原来有人和我一样纠结于某个细节"。
这些刻意练习,都是为了帮你养成三个珍贵的阅读习惯:
慢下来的勇气:不再焦虑 "读完了吗",而是享受 "读懂了吗"
钻进去的方:学会从人物对话、场景描写,甚至书与书之间挖金子
跳出来的视角:把书中的思考转化为观察现实与自我的棱镜
在这个 "什么都要快" 的时代,深度阅读像一场逆流而上的旅行。但当你发现,自己能静下心读完《罪与罚》里那段著名的 "拉斯柯尔尼科夫内心独白",能在《刀锋》的字里行间找到与自己困惑的共鸣,能在《洛丽塔》的语言迷宫里走出自己的理解路径,就会明白:那些慢慢 "熬" 出来的文字,早已悄悄重塑了你的思维方式。
与其说这是门经典共读课,不如说是三场关于 "如何好好读书" 的成人仪式。如果你受够了浅阅读的空虚,渴望在文字里找到经得起咀嚼的养分,欢迎加入《三联·深度阅读计划 2025夏季篇》
3部世界文学经典
85天共读挑战
9讲直播正课
3次互动讨论
开营直播+结营直播
▼点击下图,立即入营▼
作者:圆子
编辑:晨曦
排版:舒心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78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