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从志
2020-08-02·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093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7月6日,武汉市民在长江大桥下游泳(南飞 摄)
口述/张建民 记者/张从志
实习记者/孙一丹
摄影/南飞
长江与汉江交汇之处,便是武汉三镇地理上的中心,两江沿岸的人民因水而聚,因水而生,但也有一些人被江水夺走了生命。2010年,一帮民间的冬泳爱好者自发组建了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10年来,队伍从100多人壮大到1800多人,50岁以上的占70%左右,已发展成为武汉市乃至整个长江流域最大的水上救援队之一。
队员入队时都要签署一份报名登记表,在报名须知中有这样一条:“本人报名时意识到所志愿参与的救援行动本身所潜在的风险:包括人身伤害、物质和经济损失、工作受误,并且可能得不到合理的赔偿。”这条须知后来被媒体称为队员们的“生死状”。
以下是救援队队长张建民的口述:
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队长张建民(南飞 摄)
10年,700条生命
武汉的市民对水是很有感情的,我们叫江城,长江和汉江穿城而过,水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非常重要的。每年6月到9月这段时间里,先是高考结束,然后是放暑假,蛮多学生成群结队地去江边玩,还有外地来旅游的、务工的也比较多。
今年防汛期间,我们救援队主要的工作是负责城市内涝的巡查,如果市内连续下了几天雨,排水不及时,有些地方就会被淹,应急管理局会通知我们帮忙转移疏散群众。另外一项工作就是巡堤,武汉关超警戒水位后,我们每天要派一两条冲锋舟去巡视江面,看一下水情,再就是看一下江里面有没有人游泳,如果有,我们得劝阻他,遇到危险了,就得帮一把。
江里的水位涨起来后,下江游泳的风险比平时要高很多,水流很大,还有一些暗流、漩涡。上个月底在汉阳门的大桥底下,有个老同志就遇到了麻烦,他平常游个来回没问题,可水流一大,游到对面的桥墩后,他就游不回来了,只能等在那里求救,最后我们汉阳门的支队下去把他救上来了。
夏天,武汉最热闹的地方就在江边,武汉又是个火炉城市,蛮多市民会把小孩带到江边去纳凉,大人一疏忽,就容易出事。所以,我们救援队建立了一个常规值守制度,每年从6月1号到9月30号,在两江四岸一共布了20个固定值守点,给队员排了班,轮班到各自的值守点去守着。今年因为新冠疫情,常规值守一度暂停了,我们就暂时变成了自愿值守,到了汛期,大家基本都出来了,有七八百个队员参加了志愿值守。
值守的制度在2010年救援队建队的时候就开始了,一般情况下,一个值守点里,早中晚每个班都有三五人同时在岗。我们都是利用队员各自的空闲时间,有的是下班之后,有的是周末,还有的队员已经退休了,时间就比较自由。我们的值班表还要备案到武汉市水上公安局,每天都有一个值守日志,要记录发生了什么事。水上公安不定期地到各个值守点检查,到了年底,这本日志交给他们。
队员们都是义务来值班的,没有一分钱报酬,而且除了这20个固定值守点,我们还有40个非固定的点,也有不少队员在那守着。比如旅游景点这种人员特别密集的地方,搭了一个活动板房或者集装箱,在里面放一些救援的工具,搁几把椅子,每天一帮一起游泳的老伙计在那儿守着。他们对自己的地盘熟,有什么情况都能照应到。夏天过后,我们就不排班了,因为水开始变凉了,一般的市民也就不会下水了,到9月15号以后,在江里的人极可能是自杀的人。
我们这边救人以后,首先要打110报警电话,还要拍视频。到了年底,我们的数据必须跟水上公安的出警记录来对比,看是不是一致的。根据水上公安局对110报警电话的统计,武汉这些年水上事件的发生频率一年比一年减少,我们救援的人数也一年比一年减少。2010年建队时,一年在江里面溺亡的有七八十人左右,往年多的时候甚至有100多人,现在每年只有20人上下。去年,我们总共救起了62个人。如果从建队算起,到今年有10年,我们总共救起了700多人。
发表文章66篇 获得14个推荐 粉丝315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