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九
2018-03-05·阅读时长4分钟
01
反深途中,老徐说,回趟家虽然忙碌,但至少完成了一件大事。在多次计划和反悔之后,我们领证了。
初九早晨,老爸一早出门买鲜肉,给我们每人煮了一碗猪肉面,我刚刚才吞下半碗羊肉汤。此时,我们尚未抢到回深圳北的高铁票。找黄牛、找朋友帮忙、也做好了再请一天假的打算。天下着蒙蒙细雨,昨晚春雷轰隆了半宿。
老徐吃着面,忽然仰起脸,说:这是爸爸牌家常面。老爸站在圆桌对面,面带微笑看着他,一种只有我和妹妹才能读懂的笑容。
早餐还没吃完,黄牛打电话过来,抢到去广州南的票了!如此,我们在雨天踏上归程。
02
前几年,离家远赴常德上班,路上往往要哭鼻子。来深圳后,与老徐一起,似乎是多了一个家。当然,牛城还有一个家。因此,春节假期中,我们只是离开一个家,再回到另一个家。
到了广州南,我们拼车回深圳。我坐在司机右侧,看着天空渐渐入夜,灯光满城。将近两个小时里,从番禺到虎门,再到龙华,是我从未见到过的景象。
老徐坐在后座,他突然发来一条短信:老婆,从后面看,你好漂亮。我回头冲他做了个鬼脸,心想,审美好别致,后脑勺漂亮……
喊我老婆的这个人常常出乎意料,让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相处7年将满,我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么了解他。他藏了很多秘密,有些甚至连他自己都没发现。这些秘密,有的通过徐爸说出来,有的在吵架时显现出来,还有更多的将在未来的生活中慢慢暴露。
03
大年初一,我们回到牛城。当晚,老徐跑去跟堂兄聊天,临走前提醒我:跟我妈聊聊天,希望待会儿我回来的时候,你们还没散。
说是和徐妈聊天,实际上话题由徐爸掌控。他是典型的一家之主。每每我们四个人坐在一起,徐爸口若悬河,老徐只笑而不语。显然,某些话他听了无数遍,有时他要笑我:你被我爸洗脑了?
徐爸又一次从老徐小时候说起,儿时顽劣,但喜欢思考。他如何发现老徐有学习天赋,以至于他下狠心管教约束,将儿子送出大山。
我觉得他现在还恨着我,哈哈哈哈。徐爸说道。
怎么会呢,叔叔,他不恨你。他只是不懂得表达情感,心里也知道如果没有你监督鞭策,他不会是现在的样子啊。我几乎本能地回复道。
徐爸的教育在老徐身上留下的负面影响,我何尝看不到。相识之初,他表面爽朗跳脱,实则急躁压抑,仿佛一个苦行僧。他与深圳的气质很贴切,昂扬又焦虑,随时将自己置于紧迫之中。同时,他的压抑偏执更是无数次企图传递给我。
我很好奇它的来源,这也是我常常主动跟徐爸徐妈沟通的根本原因。
接着,我听到了一些生活细节。他第一次高考没考好,我跟你阿姨心里难过啊,就躺在家里睡了一天,不吃不喝。徐爸说道。
我心里一惊。当时,老徐在哪儿呢?他心里是怎么想,他经历了什么?
尝试着想象那个画面,父母以闭门假寐、不吃不喝的方式抵抗高考失利。如此方式,是拒绝,是控诉。我将它理解为:冷暴力。殊不知此时压力最大的自己孩子。我仿佛更加理解老徐的某些行为方式,心中忍不住发疼。
04
从牛城出来时,我特地赶到桃源和老友钊儿见面。女儿圆圆两岁了,性格开朗活泼,不再是一年前那个安静的小宝宝。
午饭席间,钊儿跟我说起一个小事。
一天,她看见圆圆在客厅,拿着手机,手指刷了两下,好像是打不开。圆圆登时急了,使劲戳屏幕,表情很不耐烦。钊儿有点惊讶,她怎么会这么着急,这么大脾气呢。后来缓过神,钊儿想起前几天,自己就在客厅里这么做过。圆圆看到了,也学到了。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我还清晰地记得自己的经历。高一时,我处于放飞自我的状态,不喜欢理科课,要么写小说,要么跟班上的“后进生”说小话,气得班主任叫家长来要惩治我。老爸来了,我俩在走廊边,他说:你班主任跟我说你很差劲,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我的女儿我自己知道,你不用管班主任的评价,自己把握好分寸就好。
因为老爸的态度,我没有留下阴影,不怀恨班主任,也不认为自己差劲。包括后来择业、择偶,父母不干涉,不施加压力。可以说他们的能力有限,但更重要的是,父母给了我尊重,给了我相对自主的成长空间。哪怕对他们有误解、埋怨,随着时间推移,我慢慢学会了自我调适。
05
也许,我们在家里学到的,不过就是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一件事情的轻重缓急并无客观标准,只在于身处其中的人的心态和判断。也就是大事可化小,小事也可被造大。
为人子女,伴随着父母的言语教育长大。在父亲作为绝对权威的日子里,我们畏于权威,限于心智,而轻易接受或拒绝这类教育。如今已长大成家,也即将拥有自己的后代。这类教育则是交流,是尝试着理解。或理解父母,或通过父母理解自己的伴侣。是时候好好学习一下了。
我们的周围不乏学习的对象,“学习”更是时代的号召。然而,我心中清醒,还有一部分知识或智慧并不存在于时代舆论之间。它受时代影响,于血脉、代际中发芽,贯穿人的一生。反反复复,顺从、反抗、质疑、和解。
回深后,我时常想起,玥秋夫妻哄小牧青时的生涩模样。他们成家了,有了孩子。身边很多朋友都有了孩子,大伙儿都踏上了寻觅“家”的路途。大多时候,仪式容易走在本质之前,结婚证、婚礼和钻戒不是婚姻。家,不是一个已完成的名词,而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动词。开始学着用最大的善意、耐心对待家人,仅此而已。
发表文章15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15人
给不确定者以确定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