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发刊词丨我们可以不要亲密关系吗?

作者:叶壮

10-10·阅读时长12分钟

69人看过

发刊词丨我们可以不要亲密关系吗?

28.5MB
00:0020:42

叶壮: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亲密关系系列课程,我是叶壮。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在这个课程中会全程陪伴我的搭档苏静,她是一名心理学工作者,大家可能在一些新媒体或者书籍上看过苏老师写的或者是翻译的内容,主要是跟心理学相关的,其实苏老师不仅是一个心理学工作者、心理科普作者,同时也是一个在临床心理以及心理治疗、心理咨询领域很有经验的一位大咖。当然,对我而言,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非常重要,因为她是我的妻子,我们两个从结婚一直到现在育有两个孩子,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然后我也很荣幸地有她能够在整个课程中陪伴我,一起给大家交付,我认为能够行之有效,同时学之有趣的与爱情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苏静:

大家好,我是苏静。

叶壮:

爱情心理学这个领域,其实我们两口子一方面当年都学过,另外一方面我们翻译和写了一些与之有关的书,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比如看个电视剧,瞅个电影,或者坦诚的讲,哪个朋友或者她的哪个闺蜜又哭得稀里哗啦或唉声叹气来我们家跟我们聊的时候,我们有的时候也会以此为背景去聊一些相关的知识。

那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们这个节目的制作团队就意识到,也许我们这样的一个视角的切入是比较好的,那就是一来我们不脱离生活的实际情境;二来我们不脱离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三来也不脱离心理咨询常见的一些方式、方法和模型。

所以我觉得这是个比较好的契机,我们可以把这三个方向整合起来,也是我觉得我们系列课程的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特色,引起了我的注意力,也让我能够有更大的兴趣去投入心力和资源在这样一个课程的构建以及讲授上。

除了我刚才讲的这些比较抽象的,为什么要做这个课的特点之外,还有一些让我觉得应该跟大家聊聊爱情和亲密关系相关的知识和咨询的一些事例的原因是:我大概十几岁的时候,去我们家所在城市的一个寺庙玩,这个寺庙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网红景点,最近两年还是比较火的,当时寺庙缺乏修缮,管的人少,但是听说过来求东西特灵验,寺里边的树上绑了很多布条,人们会把自己希望的写在上面,心愿各种各样,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谁要跟谁白头偕老,谁要跟谁好好过一辈子,谁要跟谁在一起,还有异地恋的,写的说我们两个要怎么样,还有配同心锁的,我估计各位也见过。

然后我今年上半年出去讲课,去了河北的一个比较著名的寺庙叫大悲禅寺,讲完课我就去寺庙里面了,寺庙里面也有一棵类似的树可以往上挂(东西),我很好奇过去翻,然后我发现很少有涉及到姻缘的,以前没有木牌,现在都比较标准化的制式,木牌你可以直接写,以前只能拿墨笔往红布条上写,然后挂上去,大悲禅寺树上挂着牌,你就发现十个里边可能有三个半是考编考公的,总结一下就是4个字“我要上岸”,还有三个半是为了以后能上岸而要争取一个,比如我要考上哪个大学,可能最后剩下的三个里边有一半是求健康的,甭管是爹妈爷爷奶奶还是自己,都是求健康的,最后可能有15%是求姻缘以及与姻缘相关的。

这个事当时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觉得20多年过去了,爱情这个事我一直觉得还是很重要的,苏老师对我来讲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具有极强不可替代性的,你今天让我去写布条去,我肯定第一反应就得给苏老师先写个布条是吧?然后再写别人的,但是你看今天,当我们在一棵古刹的树上看布条的时候,突然就发现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的这个事儿变得具象化了,所以我觉得越是这样的时代,越需要有一个方式去聊亲密关系,聊爱情。

20年过去了,两个不同的寺庙树上挂的内容也时过境迁,当然对于我来讲,我就比较唏嘘,但我觉得某种程度是因为我已经过了要上岸的年龄,但是这个事儿还是客观存在,你对它有没有什么想法?

苏静:

我觉得挂牌、挂红绳的那些群众的年纪可能是偏年轻的,他们没有意识到亲密关系的重要性,或者是在他们的生命中的占比还没有到很高的程度,因为如果是对于20年前的我来说的话,我觉得亲密关系有没有也无所谓。

我妈是一个思想很潮流的人,她在20年前就跟我说,其实你可以不结婚,而且你也可以不生孩子,你可以自己过一辈子,而且她跟我爸可以给我买个房,让我跟他们一起养老。

当时我对她的观点,还有她的态度是非常有触动的,我也想过说要不我就自己过一辈子,但是到了我这个年纪之后,我会发现原来亲密关系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对亲密关系的感官上还有重要性的配比上,它有时候是需要通过一些经历,一些年龄的积淀,才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在哪儿。

叶壮:

所以就是说可能没有的东西,你无法真实的评价它究竟对你有多重要。

苏静:

对,就像去寺庙挂红绳和挂牌的人群其实都是偏年轻的,像我们这个年纪肯定是不屑于挂的。

叶壮:

对,挂一个12块钱的。因为我也想挂着,然后他跟我要12块钱,我就想算了那。

苏静:

12块钱买水不好吗?

叶壮:

对,还能买三瓶。

苏静:

恰恰就是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他对亲密关系的深刻认识还没有到,所以我觉得减少的现象很正常,我并不会觉得很奇怪。

叶壮:

我觉得这其实就引入了下一个我们可能需要讨论的问题,它可能需要时间去积淀,也可能需要先谈个一次、两次的,甚至被伤了一次、两次的,我觉得也都可以考量。

可是我觉得它其实有可能转化成另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其实会从根本上否认它的意义和价值,我现在就先确定它不重要,所以如果先把这个东西树立起来,你发现它无敌了,在亲密关系视角上它是无敌的,为什么?因为我如果不建立,我就不可能受伤害,我如果不寻找,我就不可能受影响,对吧?

所以,我觉得其实从这个角度上讲,勇气是一个很重要的事儿,如果您今天听我们这个课程,现在在听这段音频,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证明你有触碰这个话题的勇气,我觉得这份勇气本身可能能拉近你对于人际之间亲密关系的深度思考的距离。

苏静:

你刚才提到的勇气对我是一个顿悟的触点,我想到你说,只要我不需要,我态度很坚决,我就能树立一个屏障,对吧?但是这种人群在我眼里恰恰是最需要亲密关系,也是最渴望的。

叶壮:

有道理。

苏静:

因为他表现得很坚强、很独立的背后恰恰是反映出他需要,他没有这个勇气去突破这一堵墙。

我们是一个怎样的亲密关系课程?

叶壮:

Ok,说回我们的课程,其实我今天还想跟大家聊聊的就是我们大概会建立一个怎样的课程体系,我们简单地把亲密关系的发展分成了几个阶段,会在我们后续的课程中向大家一一通过我与苏老师讨论与对谈的形式来加以展现。

首先第一个,对象哪里找的问题,我们想花比较大的篇幅跟大家探讨一下亲密关系的初始,它的吸引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当然我知道“强扭的瓜不甜"的同时,大量的人的亲密关系跟强扭的瓜也差不了太多,因为他有可能是相亲,有可能是某种逼迫使然造成的这种亲密关系的开始,甚至可能都没开始,它反而会造成人对亲密关系更大的拒斥,亲密关系的吸引力究竟从何而来,怎么去认识它,这将成为我们第一个比较重要的观点。以及我们要聊的内容。

除了这个之外,我们可能要探讨在发展的过程中,就是亲密关系一步一步走,我们往往说婚姻是亲密关系的坟墓,但是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我觉得并非如此,婚姻是亲密关系进入下一个阶段重要的序幕,顶多能算是场间休息,但是肯定到不了坟墓的地步,因为婚姻可能有一段卡点之后,亲密关系会进入一个新的形态,我们会跟大家探讨这个话题,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今天这个时代,很多人的亲密关系问题不是在开端发生的,它是在中间端发生的,比如说最典型的,我今天晚上在结婚纪念日究竟应该加班还是应该陪老婆?

很多人可能觉得是废话,当然应该陪老婆,但是这个事情实际上很有可能变得非常复杂,因为对于有的男人来讲,我拼事业某种程度就是为了反哺家庭,然后我老婆又让我陪她,我只是换了另一种形式去为这个家更好,但是老婆可能就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类似这样的矛盾就蛮可能的。

所以今天如果是咱们俩的结婚纪念日,原本晚上就已经约好了,店都订好了,然后这时候我跟你讲说,我们教导主任要求我晚上临时加个课,6:00~9:00上课,你会生气吗?

苏静:

我不会,我会开开心心带着孩子去吃。

我觉得不能说生气的人是不讲道理的,但是不生气的人恰恰是更能理解这个冲突之间怎么样去权衡的,就是我接受不确定性,我们虽然定好了,今天要去哪儿,要吃什么,要怎么过节,但是我能接受它的改变和不确定性,

叶壮:

然后顺势的把它……

苏静:

对,其实焦虑依恋或者是在婚恋过程中显得更焦虑的一方,是因为他的不确定性的接受度非常低。

叶壮:

有道理,我觉得这种不确定性接受度直接影响了比如在婚姻中的安全感,对吧?除了婚姻之外,还有你看我们似乎这种事可以化解,但是必须得坦诚的承认,有很多事情是化解不了的,所以我们也会留出专门的一个板块来跟大家聊聊婚姻之间的冲突的问题。

说句实在话,冲突可能会涉及的面比较广,一方面它可能是两个人之间的冲突,你比如说最典型的很多夫妻的冲突,可能孩子生了以后,半夜不是要醒来喝好几次奶,然后有的妈妈可能因为睡不了整觉,妈妈可能就是我把奶先存起来,我多睡会儿,孩子起来闹的时候,爸爸起来把奶热了给孩子喝,有的妈妈有这样的想法,但是爸爸有的时候就会理解不了,然后两人从2:30就吵到5:30是吧?结果会没开好,孩子也饿半天,这种事很现实,所以我们也会聊聊婚姻之间的冲突可能需要用怎样的方式去不一定能解决,但是用什么样更好状态去应对,可以让亲密关系不要那么受磨损。

当然对于很多人的冲突来讲,它还有可能要超越两个个体,它可能会变成婆媳关系问题,这是非常常见的,翁婿关系问题,还有比如你生了孩子以后涉及到隔代养育的问题,还有你像苏老师从南方远嫁到北京,这个事我特别感动,你嫁的太远造成的文化融合的问题,钱的问题,家务的问题等等那种冲突应该怎么处理?我觉得我们也会专门有个板块去谈。

首先我先讲我处理冲突的一个小妙招,到时候板块中会讲更多的内容。我处理冲突的一个特别大的小妙招就是想一想,我是不是也在类似的事上犯过错。比如,苏老师在最近半年里极为痴迷购买多肉,你先不用辩解,我这个是跟听众朋友们说说掏心窝子话,就是它不贵,但你架不住快递天天来,快递小哥好家伙,让苏老师买的多肉,扎的手都血肉模糊,当然这个比较夸张,就是多肉没有刺。

你看苏老师买了很多,我有时候一看家里边那么多肉,我就想这么弄这玩意干嘛什么,这阳台好家伙都装不下,我紧接着第二个想法,可能这个时候如果我上去说你买这东西干嘛花钱那的,可能这个家立刻就要吵,但是我有个小妙招,我这时候就想有没有什么东西之于我,就约等于多肉之于苏老师,我就想到我有一段时间玩邮票特别痴迷,其实快递也天天往家寄邮票,我天天拿邮票,是吧,拿着放大镜拿贴票册,天天在那贴,我坦诚的讲,我估计我媳妇看着也烦是吧?

苏静:

没有,因为我不烦的一个最大的原因是邮票不占地儿。

叶壮:

但是多肉占地,所以这个时候就可能会有这样的影响,所以你觉得我这招怎么样?

苏静 14:35

还可以,对,但是我觉得你在处理我们平时的一些矛盾和冲突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不是你在回想你自己是怎么做的,而是你会用很多风趣幽默的一些段子,一些方式,先把我们的情绪调回积极的,这是我最大的体会,也是我最想学的,但是我学不来。

叶壮:

没事,有我你不用学,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你看每家都可能有这样的处理冲突的小妙招,我们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以及经过科学实证、在咨询技术上被论证的一些小招,包括他的一些思想上的转化,思维上的一些改变等等的。

好,接着探讨的一点就是亲密关系还有可能迎来了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因为亲密关系在心理学的界定上,其实它不仅仅指夫妻,也不仅仅是情侣,很多时候家庭就会迎来一个不速之客,起码对于我的家庭来讲是"不速之客"孩子,因为他会闯入你的亲密关系体系,因为你跟孩子的关系也是亲密关系的一种,所以我们会在这里面专门放一个部分去谈母职和父职的问题。

因为这个时候你发现你的亲密关系陡然变得复杂了,你说老师,就多了一个人而已,有什么复杂的?我给你捋一捋,你看原本就你跟你爱人,点跟点中间是吧?织一根线,嘣噔生了个孩子,这时候你就发现你的小家里边因为多了一个人,多了可不止一根线,多了两根线,你们家的关系就变成了夫妻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我们姑且认为生了个儿子,三个关系,如果你跟我和苏老师一样,一不留神又生了一个,这个时候这个关系就又呈几何级数上升,这时候你发现家里边多了一个人,这时候有多少关系?你就发现我们家现在有夫妻关系,爸爸跟老大的关系,爸爸跟老二的关系,妈妈跟老大,妈妈跟老二哥俩之间的关系,我们一共6个关系,当然我觉得我们家当然是暂时告一段落了,可是你会发现亲密关系会伴随着家里边需要扮演父亲和母亲角色的刚需,产生更为复杂和微妙的转化,这个时候可能就会有一些新的问题或者新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处理。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部分我每次都非常开心且高兴地说,我跟苏老师从职场相识,到现在构建家庭,然后两个孩子也看着越长越大,我们非常开心的一点就是,我们两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有彼此进步的身影和表现,没有说谁把谁落下了或者谁把谁抛却了,我觉得这是我们想在这个课程中最后一个想跟大家一起探讨的点,因为我一直坚定地认为,虽然这个话听上去没有什么心理科学性,但听着就很咨询,就是爱别人的人一定是爱自己的人,所以我会觉得,今天如果能够更好地在爱情中爱别人,那一个人也一定会更好的爱自己,在爱自己的过程中其实就能滋养自己,让自己有更好的成长,我是有一个这样的真实感受的,所以我觉得个人成长将成为我们这次探讨的最终母题。

苏静:

其实我一直觉得我们人生中有两个家庭,一个是原生家庭,一个是核心家庭,如果要进入亲密关系,就是爱人和伴侣关系的话,肯定会创建一个核心家庭,然后核心家庭其实是一个可以补充原生家庭,甚至可以跟原生家庭抗衡的存在。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很幸福,那么我们的核心家庭可以互相补充一些我们可能会缺失的需求,但是如果你的原生家庭很悲惨或者很不幸福,这个核心家庭恰恰起到了一个治愈的角色,它可以抗衡你的创伤,所以我觉得在跟你共建家庭的过程中,其实我是有很多成长的,因为填补了我很多一些童年没有满足的需求,而且也带着我一步一步地走向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叶壮:

感谢你的认可,感谢来自于我这个队友的认可,我其实也会有同感,但是可能因为我的男性视角,所以我更多的是在一种能力与资源上的成长,我其实真的没有想到苏老师指代的是一个人情感以及人格上的成长。

我觉得这正好点出了我们课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以前讲爱情心理学课的时候,往往会被诟病的一个内容,学生也好,或者其他听课的学员也好,跟我讲说有的时候你这个视角太偏向于男性化,没有办法,为什么?因为我就是个男的,大家原谅我,其实我觉得虽然我在这方面有短板,但是咱们既然要做一个内容出来,肯定短板要尽量给大家补上,所以我觉得这次课有个非常重要的点——"两口子心理学人",男性和女性的视角,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交锋也可以兼顾,但与此同时也非常友善地提醒大家,因为这种设置使然,所以可能会出现我跟苏老师的观点有冲突和矛盾的地方,我觉得这也是这个课程非常有魅力的一点,因为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顺便看看我们两个是怎么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思想在碰撞过后的消弭的,怎么在不同中寻找到共同点以及合力的,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

以上就是我们大概这个课程的介绍了,希望各位能够感兴趣,如果你听到这里觉得说讲的还是有点意思,希望对于它有更深入的认识,欢迎你来到这个强调科学性,强调情感,当然也强调每个人的成长和幸福的小课程,谢谢大家,我是叶壮。

苏静:

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的课程,我是苏静。

走进亲密关系「咨询室」

聊聊背后的N个问题

文章作者

叶壮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2人

北京交通大学特聘讲师,中国心理学会、美国心理科学协会成员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亲密关系「咨询室」

「心理学夫妻档」对谈实录,解码亲密关系的N个问题

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