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普鲁斯特大祭司”的“追忆”

作者:马凌

2023-05-23·阅读时长5分钟

5172人看过
塔迪耶所著《普鲁斯特传》考察了普鲁斯特的家世、求学、交游、阅读,重建了普鲁斯特的“思想谱系”,还发掘了后来进入《追忆似水年华》的诸个主题、形象、人物的现实来源。

“普鲁斯特大祭司”的“追忆”

9.27MB
00:0010:07
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

唯有作家中的作家,才能享受顶级学术礼遇,不仅有全集、选集、评注本、导读本、皮面精装烫金本,亦有传记、书信集、影像集、研讨会、纪念馆,足够奢侈的话,还需一本“私人词典”。私人词典是把作家一生的时间和空间打破,抽丝剥茧,重新编织,再按ABCD的字母顺序排列,望之俨然。别致的是,法国昂旺托父子编辑的《普鲁斯特私人词典》,在书迷熟悉的“山楂树”“斯万”“里茨酒店”“莱奥尼姑妈”之间,设置了词条“让-伊夫·塔迪耶”。此君何人?解释如下:“普鲁斯特宗教的教皇、虔诚者、势利眼、盲目崇拜者、朝觐者、专家、饶舌者不计其数,但是如果要指定一个大祭司、一个中央银行行长、一个剩余价值模范提供者,这人毫无异议就是塔迪耶。”

让-伊夫·塔迪耶,法国最权威的普鲁斯特研究专家,1959年23岁开始发表有关普鲁斯特的研究论文,毕生重要工作包括:主编四卷《普鲁斯特研究专辑》;编辑七星文库版《追忆似水年华》;辑印普鲁斯特手稿和异文;撰写普鲁斯特传记;探究普鲁斯特的小说艺术、阅读范围和朋友圈;85岁还出版了他的第18部研究成果《普鲁斯特与社会》。可以说,塔迪耶的一生活在普鲁斯特的一生里,如果戴上“普鲁斯特大祭司”的高帽,帽子绝无掉落之虞。

在普鲁斯特传记领域,仅中文译本就有十种以上,而塔迪耶的《普鲁斯特传》一出,大有力挫群雄之势。本书既是最厚重的普鲁斯特法文传记,也是最权威的《追忆似水年华》传记。假如说“重建和重现”是普鲁斯特孜孜以求的,他把自己的一生与整个美好时代装进了七卷书里,那么“重建和重现”也是塔迪耶无时或忘的,他把填充了七卷书的主题、人物、意象与观念的千头万绪,经由7000页普鲁斯特文献,予以全盘拆解,再一一还原到普鲁斯特51岁的年华经纶里。如中文译者李鸿飞所概括的:“这部传记既是小说家普鲁斯特的心灵史、成长史,也是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的生长史、创作史。”从此,普鲁斯特与《追忆似水年华》边界模糊,作者即书,书即作者。相较于本书庞大而密实的“时间织毯”,《普鲁斯特私人词典》仅是若干碎片,《恋爱中的普鲁斯特》不过是几根金线,21卷的《普鲁斯特书信集》似乎也只是一种底衬。难怪1996年本书付梓后,一版再版,风行世界。

塔迪耶的著作《普鲁斯特传》

《普鲁斯特传》的总体风格是普鲁斯特式风格,也就是缠绕、缠绕、加缠绕。《追忆似水年华》有500多个人物,数数《普鲁斯特传》后面的人名索引,提到的人名竟有1984个!对于某些记忆力欠佳的读者,才出经典的狼窝,又入传记的虎穴,不想麻烦人工智能的话,只能自己对着索引慢慢梳理。而对于痴情的书迷,这1200页的扎实传记,句句有来历、事事有出处、人人有着落,未尝不漫长得令人幸福。

本书的最大贡献是把普鲁斯特从“妈宝男”“浪荡子”和“社交花蝴蝶”的标签中拯救出来。普鲁斯特首先是一位孤独、勇敢、勤奋的作家——“他的伟大源于他的写作,因为他为此奉献了一切。”高悬于奥赛博物馆的《普鲁斯特肖像》,是普鲁斯特的“视觉标识”,那一年他21岁,深色背景上深色的外衣,更显出白色丝质衬衣和白色卡特来兰花,衬得面部要发出光来。按照普鲁斯特朋友的描述,“一位长着羚羊般温柔大眼睛的年轻波斯亲王”。

不过,肖像与照片一样,深具欺骗性,真实的普鲁斯特远没有画像上这般整饬不苟,他生活能力奇差,打不好领带,系不好鞋带,母亲去世后,领口甚至有棉花露出来,简直邋遢。唯一带有风格的是他的大衣,某大使说:“他是我所见过的最不同寻常的人——甚至赴晚宴他也穿着长大衣!”有时在这件大衣里面,还有一条长长的紫红色围巾,每次抽出来的时候,都令朋友哑然失笑。这是因为普鲁斯特有严重的哮喘病,极端怕冷,在写作的时候,他要“盖上七条毛毯、一件皮衣,捂着三个热水袋,一旁还要生火”。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不停地修改、增删、打磨,连出去社交都是为了把一切写进小说。靠着这样的苦工,普鲁斯特才成其为普鲁斯特,他的座右铭是:“只要有光明,就要劳作不息。”

本书的“索隐性”是又一个特色。《追忆似水年华》中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人物是“阿尔贝蒂娜”,2360次,一个年轻的花季少女,一个“时刻逃逸”的人,一个谜一样的女性角色。但她的原型,却是阿尔弗雷德·阿戈斯蒂耐利,给予普鲁斯特最大创痛感的情侣。1907年遇到普鲁斯特时,阿戈斯蒂耐利19岁,是位英俊的摩洛哥人,来自底层,以开车为生。普鲁斯特与他的感情一波三折,热恋、争吵、负气、出走、跟踪、追悔,一样不缺。利用普鲁斯特赠予的钱,阿戈斯蒂耐利参加了一个飞行学校,登记时用了伪造的来自《追忆似水年华》的姓名:马塞尔·斯万。这一边,普鲁斯特盼着情人归来,甚至花巨资买了一架飞机;那一边,1914年5月30日,阿戈斯蒂耐利驾机在海上坠毁。数月后,在给密友哈恩的信里,普鲁斯特坦诚地说:“我真正地爱过阿尔弗雷德。说我爱过他还不够,我仰慕他。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用过去时。我依然爱着他。”塔迪耶论证说,《追忆似水年华》里的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有不止一个原型,在普鲁斯特笔下他们不断合并、分裂、变化,阿戈斯蒂耐利最后定型为阿尔贝蒂娜,源于生活,终于艺术。

作为普鲁斯特研究专家,塔迪耶对于文献材料是一网打尽、涸泽而渔的,其中与《追忆似水年华》最相关的,莫过于“普鲁斯特手稿”,包括作家始于1908年的4本笔记、75本写在小学生作业本上的草稿、20本誊清稿、18部修改后的打字稿,以及布满划痕和补充的14部校改稿,总计7000页。由于普鲁斯特不断重写,且在生前只出版了前四卷——后三卷《女囚》《女逃亡者》《重现的时光》由他的弟弟罗贝尔主持整理陆续出版——所以,就像“未完”的《红楼梦》更引人猜测一样,多种手稿的《追忆似水年华》也是专家们不断挖掘的金矿。迟至2021年,这矿藏还有新的矿洞被发现:写于1907年的《七十五页》手稿。塔迪耶是手稿掘金队伍中的佼佼者,他将最新材料也补充进这本传记的中文版本里。在普鲁斯特手稿的牛奶咖啡污痕中、涂涂抹抹的笔迹间,塔迪耶细致入微地阐释了,一部伟大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堪称“时光倒转”,更确切地说是“追忆‘追忆似水年华’”。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马凌

发表文章2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6人

马凌,书评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三联“行读图书奖”评委,中读《马凌·读书笔记训练营》主讲人,长期活跃于豆瓣网,戏称自己为“两脚书橱”。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