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15 蓼花 | 最能代表秋天的花?

作者:

2021-09-13·阅读时长6分钟

9599人看过
这些我们熟悉又陌生的花朵,在属于各自的时节里散发着巨大的生命力。倾听花朵们的低语,能让我们在日渐疲惫的生活中,重拾初见自然时的兴奋与喜悦。让我们跟着王辰老师,见证一朵花的前世今生,开启一趟四季花朵的探秘之旅。

15 蓼花 | 最能代表秋天的花?

19.4MB
00:0013:46

各位中读的读者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辰。今天,我们继续来一起聊一聊秋天开放的花,聊一聊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之中,有意思的花。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植物,可能稍微有点陌生,叫:蓼花。

蓼花有哪些有趣传说?

蓼花的“蓼”是个不太常用的字,主要用在植物的名称里。

红蓼

拉丁学名 Polygonum orientale

又名荭草,古之蓼花多指本种。红蓼为一年生草本,高1-2米,上部多分枝。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常下垂,通常数个再组成圆锥状。

既然是一种不太熟悉的植物,就先讲一个当代人编造的故事吧。古时候,有一个文士,姓铁,他要出门远游去了,一群朋友在码头送他,就有人说,既然是文人送别,咱们就按文人的规矩,每个人写一首诗给他吧。于是这群文人就作起诗来。结果,送行的人里,有一个是武官,他没有多少学问,作诗作来作去,轮到这个武官了,大家都等着看他的笑话。你能作诗?能作个顺口溜就不错了。

这个武官想了想,开口就说了两句:你也作诗送老铁,我也作诗送老铁……大家一听,真是顺口溜啊。哪知道人家后两句写得好,全诗是这么说的:“你也作诗送老铁,我也作诗送老铁。江南江北蓼花红,都是离人眼中血。”诗写完了,这帮文人什么反应,就不用我说了,您自己体会吧。

如今您要是上网搜索这首诗,就能看到,哎?这是《还珠格格》里的剧情啊,虽然人物不太一样,但是说的都一样啊,难道这是《还珠格格》原创的吗?我最开始说了,这是一个当代人编造的故事,其实准确地说,这是把古代的故事给改编了。

明朝有一本书叫《北窗琐语》,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个人叫罗一峰,他的夫人擅长写诗。有一回,有一位姓薛的知州,任职期满,就要离开了。罗一峰想写诗送给薛知州。罗一峰夫人一听,不就是写诗嘛,我也来,她就写了一首:“今日作诗送老薛,明日作诗送老薛。秋江两岸红蓼深,都是离人眼中血。”

前面说的老铁,包括《还珠格格》里的剧情,都是从这个明朝的故事改编来的。薛知州姓薛,在古代读入声,所以诗是押韵的。按现在的读法,把老薛改成老铁,读起来更顺当一点。不过,咱们就不管要离开的人到底姓薛还是姓铁了,咱们说今天的植物——蓼花。

古人眼中的离别之花?

蓼花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特别喜欢开在水边,开在湿地上,或者开在河畔湖畔。古代的时候要送行,要么坐车,您就去长亭送别去;要么坐船,您就去码头送别。去码头,如果在夏季到秋季这段时间,正好赶上蓼花开花,就能看见水边有一堆蓼花,一送别,就看见蓼花,一送别,又看见蓼花,所以久而久之,这种植物就成了古人眼里的离别花。比如唐朝诗人司空图,有两句诗说:“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这里就是用蓼花来比喻离别。

虽然这个蓼花,作为当代人,您可能不太熟悉,但其实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这种植物就很知名了。《诗经》里面有一首,是《郑风·山有扶苏》,其中有一句:“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意思是说,高山上有挺拔的松树,潮湿的地方有一种叫“游龙”的植物,您要是找松树,就不要去潮湿的水边,不然找错地方的话,永远也找不着。就会变成“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子充,据说是一个美男子,找美男子找不着,只能见着调皮的小破孩儿。

诗里说的植物叫“游龙”,其实就是蓼花,因为它生在水边,植株和花序都是细长的样子,还会成片在水边蔓延,所以被称为游龙了。这种植物开的花,每一朵花都比较小,凑在一起,像个穗子一样,是红色或者紫红色的,所以游龙,在古代又叫红龙,又叫红草,又叫水红。

▲ 红蓼小花在花序上紧密排列,紫红色、淡红色或近白色;花被片5枚,雄蕊7枚,花柱2枚,中下部合生,柱头头状,雄蕊及花柱长于花被片。

您该问了,游龙这名字多好听啊,就叫游龙不就得了嘛,为什么非得要蓼花?因为蓼花也同样是非常古老的名称,比春秋战国还要古老,在周朝刚刚建立的时候,这种植物就叫“蓼”了。当初,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没过几年,呜呼哀哉了,就轮到周成王继位了。周成王当时还比较年轻,不太懂事,容易冲动。当时周武王留下了很重要的大臣,来帮助周成王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一个人就是周公。周公是个贤人,贤惠的贤,但是有人想谋反,就到处散布谣言,说周公的坏话,周成王听了,就起了疑心了。他年轻啊,没忍住,就问周公,别人都说你要谋反,你是不是真地要谋反?这话能直接问吗!周公一听,算了,我离开国都吧。

周公一离开,真正谋反的人就开始发动叛乱了。周成王可慌了神了,赶紧把周公请回来,当着诸位大臣,他唱了一首歌。歌的原文比较晦涩,把其中的两句翻译成白话就是,国家多灾多难,已经快要完蛋了,而我自己就像掉进了凶恶的草丛一样。周成王所谓的凶恶的草丛,说的就是蓼。

蓼花的叶子是辛辣味的?

为什么蓼是凶恶的草,被用来比喻国难当头呢?因为蓼的味道不太可口,吃起来有辛辣味,还带着一点苦味。有人认为,古时候把辛辣味叫作“熮”,和蓼花的蓼不是同一个字,是火字旁,不是草字头,就因为这种植物有辛辣味,所以就用代表辛辣味的字,给这种植物命名了。我们可以把蓼,理解成“辣味草”,味道不好的草,用来比喻自己所处的困境,就合情合理了。不过,可能四川人、重庆人会表示不同意,辣味怎么能是困境呢?辣味挺好的啊!我也无法反驳,可能周成王吃东西,口比较淡吧。

还不仅仅是周成王,回到春秋战国,吴国和越国打来打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时候,就有史书记载,他是卧在蓼堆成的草甸子上,用来提醒自己,国家现在是危难之时。甚至古时候还有人说,越王勾践是把蓼烧着了,用带辣味的烟熏眼睛,让自己流泪,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国耻。这听起来就比较玄乎了,勾践熏眼睛也不知道最后有没有熏出火眼金睛来。

蓼花是秋天的象征?

总之,蓼是有辛辣味的,但古时候所谓的蓼,指的是一大类植物,有很多种。比如其中有一种叫水蓼,也叫辣蓼,是在辣椒传入我国之前,古人烹饪的时候,重要的辣味来源。咱们说的蓼花,也是蓼的一种,而且是最值得观赏的一种。

蓼花植株高大,有时候可以长到一人多高。前面我们说了,蓼花的花色是红色或者紫红色的,很多朵小花聚集在一起,像穗子一样,经常会下垂。就因为开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蓼花在民间被称为狗尾巴花,或者狗尾巴红。大概在二三十年前,很多民间的村镇里都能看到栽种的蓼花,种在门外墙边、水沟边,或者村头巷尾。最近这些年,蓼花不是那么受人欢迎了,可能花卉的品种比较多了,不一定非得栽种蓼花。但作为一种分布非常广泛的植物,在水边湿地上,蓼花还是很常见的。

现在的人可能不太懂得欣赏蓼花,但古人不一样,在古人眼里,蓼花是标准的秋花之一。比如陆游,他就写过一首《蓼花》:“十年诗酒客刀州,每为名花秉烛游。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虽然蓼花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名花,但好在容易见到,特别是在水边,老年的陆游就喜欢这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蓼花在秋天开得最茂盛,所以用蓼花本身也可以指代秋意或者秋色。五代十国时候的南唐,有个词人叫冯延巳,他在《芳草渡》这首词里说:“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萧条风物正堪愁。人去后,多少恨,在心头。”蓼花是秋天的象征,而秋天给人萧索的感受,所以看到蓼花,就有一种悲秋的感觉。反正,每个人的心境不一样吧,陆游看见蓼花高兴,冯延巳觉得悲伤,他们面对的是不一样的秋天。

除了最高大、花最显眼的蓼花,也有其他的蓼。在植物学里,蓼花的中文正式名叫红蓼,而其他的蓼,特别是生在水边湿地的蓼,就都不太值得观赏了。比如有一种蓼,叫酸模叶蓼,它就像是微缩版的红蓼。红蓼的花序像手指头一样粗,而酸模叶蓼的花序,顶多像电线一样粗。虽然这种植物本身很常见,但用来赏花,还是差了一些。

有一些蓼花不是生长在水边湿地的,而是长在石缝里,或者在高山的山坡上,反而这一类蓼花里,有些种类已经被园艺学家驯化,当成了观赏植物。不过,它们通常花开到秋天,就已经到了尾声了。还是红蓼比较顽强,能一直开到下霜为止。所以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河边或者湖畔,找找这种红色穗子的狗尾巴花。

▲红蓼植株密被开展的长柔毛,叶互生,宽卵形、宽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密生缘毛;具有筒状托叶鞘,膜质,被长柔毛,具长缘毛。

好了,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一种不太知名的植物——蓼花。也许下次您再见到它,就会觉得不再陌生了,要是能保证没有农药残留,您也可以揪一片蓼花的叶子,亲自尝一尝,看看是不是辛辣味的。今天关于蓼花的故事,就讲到这儿了,下期我们接着讲,秋天里有意思的花。谢谢大家。


欢迎转发下面的海报

召唤更多花朵爱好者

和博物达人学习新知

文章作者

发表文章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人

收录专栏

天冬·四季花语

藏在花朵里的博物学

5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