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璐
2020-05-28·阅读时长1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236个字,产生7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鬼吹灯之龙岭迷窟》剧照
网络付费阅读的崛起
中国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成型于2003年起点中文网(以下简称“起点”)的VIP收费阅读。此前的2002年,备受关注的文学网站“榕树下”因为经营不善,缺乏合适的盈利模式,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国际传媒巨头贝塔斯曼。很快,起点的这一付费模式便得到众多认可,成为网络文学网站的主流盈利模式。
当时,还在长春老家做动画的“流浪的蛤蟆”,立刻感受到这一变化给生活带来的改变。“流浪的蛤蟆”原名王超,是起点推出VIP收费阅读模式后进驻的第一批签约作者之一。原本只是因为兴趣业余写作的他,凭借小说《天鹏纵横》在2003年10月获得第一笔稿费:1290元。
“那时候本职收入不高,也是1000多块钱。”王超告诉本刊。到2004年,稿费翻了10倍,月收入过万,王超辞职在家开始全职写作。2015年,王超以1420万元版税收入位列网络作家富豪榜第10位。
为了鼓励作者能够在这种模式下坚持更新创作,起点提供了比较优厚的待遇。但早期职业化的网络作者人数并不多,起点当时能够保持日更新的付费作品只有个位数。王超的《天鹏纵横》常被认为撑起了起点的早期付费制度。不过,当时起点作为台湾地区出版社的中介商,会为台湾市场推荐作者,这是当时起点作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他们的首选,因为线下出版的变现规模比订阅分成所得大得多,所以大部分人即使在起点上连载作品,也还是希望再到台湾出版,尽管出版社会要求作者必须停掉网络连载。
《鬼吹灯之寻龙诀》剧照
“血红”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2005年出现了当月签约作品稿酬发放突破100万元的作者,他就是“血红”。血红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后在上海获得哲学硕士学位,自2003年开始创作网络小说。他每个月10万至20万字的产出,远超台湾出版社的需求,打破了当时文学生产的天花板。
实际上,起点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付费阅读始于明扬中文网,但明扬采用的flash技术既不稳定,也无法真正遏制盗版。没过多久,这家网站就关闭了。起点利用会员模式进行核心读者群筛选,按照字数,直接从网站个人账户中扣除费用。会员等级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一般说来,高级VIP收费为每千字2分钱,初级VIP为每千字3分钱。
这种商业制度加速了网络文学的发展。2005年3月,起点推出“职业作家计划”,招聘“职业作家”,鼓励全职写作。
“职业作家计划”是“白金作家计划”的前身。2006年5月,起点编辑团队大规模出走,创建新文学网站“一起看(17K)小说网”,测试版上线后,起点粉丝数量众多的头部作者血红、云天空、酒徒、烟雨江南等先后宣布签约17K。于是两个月后,起点推出待遇更好、推广资源更有保障的“白金作家计划”,取代原来的“职业作家计划”,以期填补头部作者出走留下的缺口,同时也开始注重对“腰部作者”的持续培养,削弱平台对头部作者的依赖性。
“白金作家计划第一期只有不到10人。”曾任起点编辑的贾鹏告诉本刊,“除有一定准入门槛外,部分人也会抱有疑虑,因为合同在签约时长等方面变得严格。此外,直到2006年,台湾出版市场还是多数作者最大的变现渠道。比如写《诛仙记》的萧鼎等作者,长期和台湾出版市场稳定合作,网络收益不是他们最看重的。但2004年起点被盛大集团收购后,电子付费的规模也开始提升。”
此后合同在作者眼中逐渐变得“严苛”,导致起点常被作者指责“霸道”。在王超的记忆中,最开始起点只要电子版权,然后慢慢过渡到全版权运营,这致使他在中途曾“出走”到纵横中文网,直到阅文给出相对宽松的合同,才又回到起点。
发表文章77篇 获得10个推荐 粉丝267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