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键
2020-03-18·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46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1860 年10 月24 ~25 日,《北京条约》签订仪式。由恭亲王奕訢、英国代表额尔金、法国钦差噶罗男爵签订(现藏法国尚蒂伊喷泉图书馆)(FOTOE供图)
赶到大沽口外的穆拉维约夫,没有赶上看热闹,也没有表现出对宿敌英国大败的幸灾乐祸,而是立即联想到在清军大获全胜之后,俄国修订条约的诉求怕是会增加难度。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渤海湾,勉强拼凑了9只大小舰船,本想借以搞一点恫吓敲诈,得悉拥有20多艘战舰的英法联军刚被击败,只得收起这个念头,命舰队停泊在威海,仅带“美洲号”和“治格特号”机帆炮船前来。他将座舰靠近美舰停泊,也多次与美国公使华若翰会晤,交往很亲密。穆督将给伊格纳提耶夫的信交清朝官员代转,叮嘱小伊在京对美使多帮忙,也夹带了美使的函件,就与清廷谈判之事进行沟通;因“美洲号”无法开入水浅的北塘口,华若翰多次借给小火轮,供俄国人进入交涉。
1859年7月19日,美国使团获准进京,穆督特地穿上军礼服前来送行。俄罗斯远东有不少穆拉维约夫的雕像和画像,面容清癯坚毅,身材英挺,在美国副使卫三畏笔下却大为不同:“他是一个很胖的矮个儿,一脸认真的神情,好像生活对他说来是一桩很严肃的事情。”呵呵,美国佬一如我们的东北好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幽默精神,看到糖球般的总督大人一脸庄重,稍带记了一笔,也让人对俄国艺术家的创造力再一次刮目相看。之后老穆经过多次交涉,成功让携带分界地图的布多戈斯基进京,然后起烟返航,与日本人谈判去也。
发表文章165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296人
国家清史专家、金学研究专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