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海燕
2020-02-20·阅读时长1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065个字,产生5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本文共含(一)(二)两篇音频,在“中读”app—杂志《武汉会战》—本篇文章中,可点击收听全部音频。
面对发烧后近乎瘫痪的母亲,张利(右一)一个人孤立无援,很难把她送去检查 (黄宇 摄)
记者/王海燕(发自武汉)
400米的距离
那是一次过分忙乱的入院,我跟同事本来是去采访的。武汉市青山区红卫路街道的居民张利,她母亲已经发烧近10天,尚未入院。采访到一半,张利突然接到社区工作人员电话,让她尽快给老人收拾好,送到楼下,有车接,即将入院。张利顿时慌了,她不知道怎么把老人送下楼。
求医路上,大多数人都是被检测名额和床位难住的,但张利不是,她是被母亲的体重难住的。老人92岁了,2月6日发烧,一开始37摄氏度多,连续三天,傍晚开始,晨间退烧,伴有轻微咳嗽,随后转为全天持续高烧,超过38摄氏度。张利心里其实比较肯定,“就是那个病”。她的丈夫陈全安2月3日就确诊了新冠肺炎,生活在同一套房子里的母亲,算密切接触者。
张利早就想把母亲送去做个检查,好进入送医流程。户口上,张利和母亲都是武汉市青山区红卫路街道辖区的居民,可以在武汉市第九医院(以下简称“九医院”)做检查,1月22日起,这里就成为新冠肺炎收治定点医院。张利家离医院很近,出小区,左拐,经过一个红绿灯路口就到了,全程约400米。
如果在平时,用轮椅推着母亲,张利不到10分钟就能走完这段路。但现在,老人的双腿像瘫痪了一般,并且老人身高不足1米6,重量超过70公斤。张利自己已经65岁了,头发花白,身材纤瘦。她一个人,无论如何是无法把老人挪到轮椅上,再送到医院完成检查的。平时,老人无论吃药、喝牛奶,她都只能面对面,双手怀抱着母亲,一点一点艰难地拽,才能让她呈现坐的姿势。每次抱着母亲时,张利瘦小的身体,几乎都会淹没在老人宽阔的身躯里。
张利早就打过120,但120也只能送到医院门口,剩下的流程还得靠她自己。说起来,只要有个人搭把手,检查说不定早就完成了,但就是没有这个人。张利平时跟母亲两个人生活,丈夫过年才回家,已经病了,她朋友很多,天天有人打电话来慰问,但这个病特殊,她没法开口请人帮忙。母亲还有三个子女,分别住在汉阳和青山,也有人提出过,跟她一起照顾老人,但张利拒绝了,大家都上有老下有小的,她不忍心,也相信自己能搞定。
轮椅的脚踏板坏了一个,老人的脚抬不起来,必须有个人提着,才能顺利推动轮椅,就是这样的微小细节,在过去将近9天里,难倒了平时爽朗利落的张利 (黄宇 摄)
她转而向社区求助,但社区的主要任务是摸排和送走确诊和疑似病人,老太太的情况,他们抽不出人手。张利能想到的办法还有给街道办、青山区的卫生部门打电话,甚至市长热线也打了,绕一大圈,她家的情况太特殊了,很难解决。
中途也有政府部门打电话过来,让张利把母亲带到楼下,就可以上车。张利很无奈,“要能下楼,我自己早送去了”。2月14日一早,社区打电话来,说雷神山空出了床位,可以安置老人。交接到一半,对方才发现,老人无法自理,又拒绝了。张利提出自己可以陪同前往,但对方说没有先例,无法安排,机会就此溜走。
所以2月15日上午接到电话时,张利几乎是哆嗦着,一路小跑去帮母亲换衣服,口里呐呐说着“终于熬到这一天了”。对方很急,有赶时间的意思,我跟摄影记者帮着她,手忙脚乱给老人穿戴好,推到单元楼下,却没有发现任何车辆。当天的武汉,风大雪大,单元门又坏了,关不住,老人在寒风里熬不住,连声呻吟。
随后,来来往往的电话打了半天,社区工作人员才告知,通知错了,真正的患者已经接走。我们只好把老人再次推回房间。回到家里,张利急得茫然无措,又开始来来回回打电话,都是这几天已经打了千八百遍的社区书记和工作人员,总算得到一个尽快安排的承诺。
中午大家都没吃饭,等到下午3点多,社区的电话再次来了,确定有车可以送走老人,送到九医院。对张利来说,这算是一个额外的好消息,九医院近,她就能在家和医院之间往返照料老人了。这次我们吸取教训,车到了楼下,才把老人送下去,是平时政府部门执法的面包车,只能开一扇门,没有担架。一行人几乎是连拖带拽,把老人揉布条一样揉进了车里。
社区工作人员并不跟车,只告知了一个对接人的名字。到了九医院,对接人才知道,老人并没有任何检测结果,只好现场开单子,让张利送老人去查血,做肺部CT。最后,经过一整天的奔波,当天晚上7点多,老人确诊新冠肺炎,最终在九医院完成住院。
医院果然人手紧张,当天夜班,两名护士需要管理50张床位,张利必须随时到医院看护,但她说“好歹入院了”。
发表文章-5篇 获得47个推荐 粉丝717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