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白玉枇杷熟了,尝尽太湖初夏的温柔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5-11·阅读时长9分钟

167人看过
“洞庭夜枇杷,疑是星河里”

初夏的洞庭东山,被一树树金黄的枇杷点亮。太湖的水汽滋养出果肉的莹润,江南的风揉熟了甜中带酸的滋味。轻轻剥开薄如蝉翼的果皮,指尖沾满蜜汁,一口咬下,仿佛吞进了整片湖山的温柔——这是东山白玉枇杷独有的风雅,是千年诗画里未曾褪色的时令馈赠。


第一次见到这种果子,是在洞庭东山的早集上偶遇的惊喜。


那时梅雨未至,夏意初萌,寻找新茶的我沿着太湖边的窄巷漫无目的地走,清晨的东山早集宛如流动的静物画。拐角处,一位阿婆正坐在竹凳上,面前摆着两筐刚摘的枇杷。带露水的枇杷叶衬着竹编簸箕,“金果”叠成锥形小塔。金黄的皮上覆着一层细软的白绒毛,在晨光里像裹了雾的灯笼。 


“尝尝,今早才从后山摘的。”阿婆用粗糙的指尖捏起一颗递给我。果皮细薄如蝉翼,绒毛短密柔软,手感似天鹅绒般。剥开的瞬间,汁水倏地溢出来,我慌忙吸一口,就着太湖雾气,果肉入口化作琼浆,微酸后泛起的甘甜里,竟有隐约的花香,似藏着东山的水汽湖风。阿婆笑着说:“枇杷是最懂时令的,多晒一天太阳就多一分甜,可若晚摘两日,雨水一来,味道就淡啦。”  


在枇杷果园里忙碌的王姐

兴奋地告诉我们说“今年的枇杷是真的甜!”


这种精妙的滋味,忽然就懂了——原来文人墨客笔下的东山,从来不只是山水。唐代白居易卸任苏州刺史时,写出"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时带不走的遗憾;宋徽宗《枇杷山鸟图》绢本上凝固的灵动鲜润;吴门画派文徵明《食枇杷》诗中"洞庭五月金丸熟,一点甘酸慰客心"那颗慰藉游子的"金丸"……他们穿越千年,竟都在此刻唇齿间复活。原来最隽永的风雅,从来都是这样:用最时令的鲜甜,留住最生动的江南。


在这片太湖石与碧螺春茶园、枇杷树交织共生的秘境里,每颗枇杷都是凝固时光的琥珀。当你轻轻撕开那层蝉翼般的果皮时,流淌出的何止是江南风土孕育的味觉哲学,分明是千年吴中风土的魂魄,是太湖水汽与东山阳光共同谱写的液态诗篇。


清代 恽寿平 瓯香馆写生册之枇杷


而这样的枇杷,超市里却是买不到的。那些被早早摘下、裹着塑料网套的果子,永远尝不出枝头自然熟透的鲜活气。东山的农人常说:“吃枇杷要看天。”其实吃的何止是果子,分明是土地与天时的一场守信之约——人肯等,树肯给,才成全了这段金黄的缘分。


我突然懂得了这份珍贵——它不等人,也不骗人。一年里只有二十天光景能吃到这样的滋味。农人们踩着晨露上山,摘果时连指甲都不敢用力,生怕碰破了那层吹弹可破的皮。从前读《本草纲目》里写的“枇杷秋萌冬花,春实夏熟”,觉得不过是物候记录,如今指尖沾着黏稠的蜜汁才明白,原来最动人的时令,从来不是历书上的节气名,而是这些稍纵即逝的、需要弯腰低头才能接住的自然酸甜之味。  


每年五月,我都会想起那条小巷。想起阿婆的枇杷筐边总放着几枝带叶的枇杷枝,说是“要让果子记得自己从哪来的”。后来,我时常懊悔没有多买一点,没能留下联系的方式。自己也曾买过很多种类的枇杷,却都不似记忆中的味道眷眷深刻。为此,还着实认真查找了一番,终于得知此枇杷名为“白玉”。这颗凝结太湖灵秀的白玉果实,产量少,果皮娇嫩,难以外销。以其珍贵的姿态,诉说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坚守与智慧,每一口清甜,都是对江南风土最诗意的解读。


东山的风物,造就了枇杷的口感


东山枇杷名声在外,便有人动了歪心思。别处的枇杷,也冒充东山枇杷来卖,甚至连城里的大超市里也有了"东山枇杷"的专柜。但吃过真正白玉枇杷的人一尝便知真假。东山白玉枇杷的滋味,是别处比不上的。这甜中带着一丝微酸,恰到好处,不腻不涩,吃下去,有种热泪盈眶的感动。


每年清明前后,洞庭东山的碧螺春茶芽初绽,而到了五月,枇杷渐熟,金果与翠茶相映成趣,形成"春茶秋实"的独特风物节奏。茶农们常说:"采茶盼枇杷熟,摘枇杷忆茶香",两种风物在东山人的生活中早已密不可分。碧螺春茶园往往与枇杷林交错种植。茶树喜阴,而高大的枇杷树恰好为其遮阴;同时,枇杷花香又能为茶叶增添独特的果香韵味。


被太湖环抱的东山,终年云雾缭绕,年均降水量1200mm,昼夜温差达8℃,环绕形成的独特小气候;东山的地质也堪称神奇,宋代《吴郡图经》记载:"洞庭山石质松脆,掘地三尺见赤砂。"经勘探发现,这里石英砂岩风化形成的"血砂土",不但富含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更妙的是地下纵横交错的水脉,犹如天然的滴灌系统,也成就了东山枇杷特的风土印记。


东山枇杷有自己的风土印记


老果农徐伯回忆起自己祖上的手札:"民国廿三年大旱,邻村枇杷尽枯,唯我东山果实盈枝。原来枇杷根系能穿透岩缝,汲取深层矿泉,这才孕育出独特的"冰糖心"——果肉晶莹剔透,咬破时能听见清脆的"咔嚓"声。


"洞庭夜枇杷,疑是星河坠。“暮色中的枇杷林另有一番风致。月光给果实镀上银边,宛如无数悬在空中的小灯笼。果农们说这是"枇杷晒月",也称之为"枇杷吐辉"。经夜露浸润的果实会更甜。


枇杷成熟时表皮覆盖浓郁白霜,向阳面透出淡淡粉晕,犹如少女腮红。带着阳光沉淀的琥珀金,果实饱满如鸽卵,形状介于椭圆与浑圆之间,正酝酿着独特的味觉风暴。轻触果实的瞬间,那层天鹅绒般的绒毛带来微妙的触感,分外撩人。指甲轻掐果蒂处,能感受到皮肉间恰到好处的张力——这也是东山老农判断成熟度的秘技:多一分则过熟少一分则生涩的完美临界点。剥开果皮的刹那,汁水立即浸润指尖,芳香粒子迸射而出。粘稠度恰如稀释的蜂蜜,在阳光下能看到流动的金色光带。


东山枇杷有着微妙的酸甜平衡


果肉触及舌尖的瞬间,酸甜自然之趣如早春山泉奔涌。果肉细腻无渣,入口即化,堪称水果中的丝绸。咀嚼三四下后,中调微妙的酸味如琵琶轮指般轻轻点出,完美中和了甜腻。吞咽后喉间泛起隐约花香的余韵,最后留在唇齿间的,是更为清爽的回甘,让人不自觉用舌头搜寻齿缝间残留的果肉纤维,味觉层次似是四重奏的完美和鸣。一些食客老饕更深谙吃法——或搭配碧螺春茶可提升回甘,或与新鲜奶酪同食则能激发乳香。妙哉!


太湖蒸腾的水汽赋予果肉特殊的清冽感,与阳澄湖大闸蟹"水甜"异曲同工。这种难以言传的"湿甜",被当地文人比喻为"封存了太湖的晨雾" 。这滋味,兼职好吃到想哭。却因其产量少,果皮格外娇气,只在当地当季售卖。从前,来东山监制碧螺春的时候,每每看到这么好的枇杷运不出去,都深觉可惜。 


👆🏻三联生活市集推荐  东山白玉枇杷👆🏻

一口爆汁,酸甜怡人

限定赏味20天


如今,应各位寻味的老饕之约,终于有口福了!《三联市集》精选东山古法种植的白玉枇杷,果农晨露未散时采摘,以草木原生的诚意,将这份「树头鲜」“快马加鞭“直送面前。想吃洞庭东山白玉枇杷的朋友,不用再专程赶到东山,就能吃到这口心心念念的时令果味了。通过完善包装和速达的冷链运输,除偏远地方,大部分城市都能收到这份时令心意。


自然的甜润便是最高级的风物诗。现摘的东山枇杷,凝结了东山水土的自然适龄滋味。与超市货架上那种保留果柄处的生长激素,为了能持续催熟的枇杷绝然不同。这种差异,如同活泉与瓶装水的生命感比较。


洞庭东山,这座太湖中的宝岛,因枇杷而甜蜜,因碧螺春而清雅。两种风物,一果一茶,承载着千年的江南韵味,也滋养着一方水土的人文情怀。初夏的江南,湖风温润、云雾滋养,金黄饱满的果肉裹着山水灵气,剥开薄皮,汁水盈盈,清甜微酸在舌尖化开,仿佛一口吞下了整个太湖的初夏。若有幸在五月造访东山,不妨坐在枇杷树下,泡一杯碧螺春,尝一颗刚摘的枇杷,让茶香与果香在舌尖共舞,感受这份独一无二的江南风物诗。


👆🏻三联生活市集推荐  东山枇杷👆🏻

甘冽清甜  果香浓郁

限定20天的江南风物诗


—吃喝风雅事,尽在三联生活市集—



📢三联生活市集  本周号外📢


绚烂五月,色彩缤纷

樱桃红了枇杷黄了

享受立夏时节的活力色彩

我们为大家准备了


四川云端小樱桃

冕宁高山生态种植 

酸甜脆爽,鲜嫩多汁

产地顺丰空运,新鲜直达

👆🏻点击图片,即刻尝鲜👆🏻


春茶·宜兴红茶

早春红茶,香甜柔和

回味有清冽蜜香

只需简单冲泡

就能尽享品茗的快乐

👆🏻点击图片,即刻尝鲜👆🏻


明前洞庭(山)碧螺春

传统柴火锅手制,群体种鲜叶 

滋味鲜醇,香似琵琶花

现货速发,尽赏春茶之美

👆🏻点击图片,即刻尝鲜👆🏻


晋中南探索团

行走de直播间 山西三部曲之二 

从太原晋祠到平遥古城

从临汾广胜寺到隰县小西天

共同探索古建营造之美

👆🏻点击图片,即刻报名👆🏻



📢号外

我们有美食群啦!

在群里,我们将与钻巷子找老灶头,蹲产地尝时令鲜的@美食小团团一起,将江南的青团塞进行囊,川渝的椒香揣进竹篓,西域的瓜果停不住口。


每个季节,我们会将闯荡江湖带回的私藏风味,分享给大家:云南菌子、潮汕鱼饭、关中油泼辣子...舌尖上的山河,咱们边唠边尝!


👇🏻更多美味,进群共赏👇🏻


—三联生活市集的广告—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76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