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璐
2020-01-14·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15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艺术家梁远苇
起初,艺术家何岸可能并不想接受采访,他以各种理由推诿了好几次,最后在微信上对我的问题给出短短几行回答,并不令我满意。结果当我告诉他,作为一个同样生长在水边的湖北人,我对展厅中他那件体积庞大的装置作品《玉枝》充满了兴趣,因为走在里面听到的水声,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生活时,他的态度立刻发生了转变,操着一口武汉话在电话中告诉我:“开始我以为你的那些问题只是顺着我的话往下讲,但如果你也是湖北人,或许能从这件作品里有类似经验的发现。毕竟我无法脱离自己的故乡,这可能在创作时不自觉地表现了出来。”
《玉枝》是何岸此次参加的“艺术长沙”主题展览——“经验的位置”中体积最大,也最引人注目的作品。“艺术长沙”由长沙本地藏家谭国斌创办于2007年。最初他决定自掏腰包打造这个品牌时,没人相信这真的会成为长沙的一张文化名片,并且能够坚持至今。两年一次,谭国斌会邀请阵容庞大的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从全国各地抵达这座充满娱乐色彩的中部省会城市。在以往的印象里,很多时候,这些朋友都是卖谭国斌一个面子,来帮忙组织或者参与一场展览。很少有人真正在谈论“艺术长沙”的学术性,“热闹”,似乎才是“艺术长沙”的主题。几年办下来,专机、红毯,夜宵、口味虾的风头常常盖过了艺术本身。
今年已是第七届的“艺术长沙”,首次提出了“经验与策略”这个颇有学术意味的展览主题。已经走过13年的“艺术长沙”,离开热闹和娱乐后,能在数量众多且越来越同质的艺术大展中找到新的位置吗?
一共三个分展区:吴洪亮在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策划了李津、刘庆和、武艺三位当代水墨艺术家的展览“三少”;舒可文以“经验的位置”为主题在湖南省博物馆呈现了罗中立、段建伟、杨茂源、何岸、梁远苇五位艺术家的个展;鲁虹则在长沙博物馆展区策划了王迈和傅瑶双个展“乡关何处”。
惯常为文物展示服务的湖南省博物馆,为当代的“经验的位置”带来了出乎意外的参观体验。
《2019.04》,梁远苇,2019年亚麻布上油画
“玉枝”是何岸母亲的名字。当我向他询问这件作品的创作背景时,何岸拒绝回答,他认为如果给作品规定一个标准答案,会让它的意义变得十分狭隘,反而限制了观众对于作品的感受。不过他最后还是向我提供了一张手写的说明,证实了我从作品中感受到的那份童年故乡生活的场景并没有偏离艺术家初衷太多。
这件庞大的作品由流水、声音、光、钢铁支柱等元素构成,呈现出一种现代都市生活的冰冷。在策展人舒可文看来,这些材料都属于现代标配,不尽人性、很不自然,但何岸利用审美的方式去打破它、注入它,赋予了它含义。
何岸喜欢中国古典建筑,在和我的交谈中不断问我是否去过柏子塔,这是湖北现存最古老的阁楼式砖塔,位于湖北麻城市。他告诉我:“我上去过两次,看到它修复完。我是世界遗产保护协会会员啊。”
何岸将他对古代建筑设计的观察也融入到了作品之中。在何岸塑造的这个空间里,“玉枝”的名字呈现在了空间尽头,使之连接起了一份情感记忆。策展人舒可文形容他的作品展示了一种生活的诗性:“有人说他的作品那么硬,怎么会像诗歌?但是诗歌不一定是酸文人的诗歌,也有将军的诗歌,也有英雄的诗歌。”
梁远苇的小个展“一物”在一个由三堵墙构建的三角形空间中,呈现在展厅的另一端,展示了她绘画的“旧作”“新作”与“习作”。
发表文章77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67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