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01 发刊词 | 发现雪花的乐趣

作者:ping

2020-01-06·阅读时长5分钟

6961人看过
北京天文馆的王燕平老师十多年来和爱人共同拍摄了上千枚雪花的显微照片,也曾制作出神奇的雪花标本。同时,还合著有原创图书《尊贵的雪花》和译著《雪花的答案》。这一次,她就将带我们进入鲜为人知的雪花王国。

01 发刊词 | 发现雪花的乐趣

8.72MB
00:009:31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燕平。我现在是北京天文馆的一名科普工作者,我喜欢望远镜中浩瀚的宇宙,也喜欢显微镜下微小的雪花。十多年来,我和我的爱人张超共同拍摄了上千枚雪花的显微照片,也曾制作出神奇的雪花标本。我们合著有原创图书《尊贵的雪花》,也曾翻译外版书籍《雪花的答案》。上一次,我在中读小课《如何观看一片云》中带大家领略了许多神奇的云彩,这一次,我将带大家一起走进雪花的微观世界。

                                             

▲ 星状雪花

拍摄者:张超

▲ 星盘雪花

拍摄者:张超 王燕平

▲ 像法杖的雪花

拍摄者:张超 王燕平

雪花就好像来自天空的使者,为我们讲述着云之彼端的故事。雪花从地球形成之初便开始飘落,纷纷扬扬飘了几十亿年,飘进17世纪,飘到一位生活困窘的天文学家面前,地球上才终于有了能读懂雪花故事的第一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年冬天,开普勒出生于德国,那时圣诞节刚刚过去两天,迎接他的是一个白色的世界。开普勒年少的时光是在教会学校度过的,16岁时他进入大学,先后取得了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的学位。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开普勒开始接触天文学,并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 约翰尼斯·开普勒肖像

那个年代的天文学是个什么情况呢?简单地说,还没有谁能够直接论证哥白尼的日心说。而且,关于行星运动的各种推算都与观测不相吻合。直到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才有了合理的解释。这三个定律中,前两个发表于1609年。

这两个定律发表之后过了两年,转眼又到圣诞前夕,开普勒坐在家中,眉头紧锁。眼看着圣诞和新年就要到了,生日也快到了,何以如此发愁呢?看那窗外,雪花飞扬,世界宁静而祥和。再看窗内,开普勒已经很久没领到薪水了,年关难过。心怀宇宙的天文学家该如何解决讨薪难题呢?开普勒望着窗外的雪花,决定另辟蹊径。前几天他才观察过这些从天而降的小片片,发现它们基本都是六个瓣的,有点像百合的花瓣。开普勒决定以此为主题写一篇论文,作为新年礼物送给自己的老板。万一老板读得开心,决定发发工资呢!

▲ 六边形雪花

拍摄者:张超 王燕平

开普勒的论文写得很用心,主题是探讨雪花的六重对称结构。早在公元前330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曾经说过“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对称性,和确定性”。在我们自然界中,对称性是普遍存在的。动物奔跑时需要敏捷,需要平衡,因而动物的身体结构往往是左右对称的。常见的花朵,围绕着花瓣中心,有四个、五个或更多的花瓣。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相比,雪花的结构是与众不同的,最常见的雪花有六个瓣。

开普勒发现,相比于花朵中存在的生命复杂性来说,雪花显得简单得多,它就是由冰晶组成的。但是,什么样的组织原理会造就出雪花这种六重对称形态呢?开普勒感觉这和矿物晶体有点类似,并进而推测说,在雪晶的中心应该涉及更小尺度上的几何堆叠。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堆叠方式,开普勒在论文结尾写到:以此时的科学水平,恐怕无法解答。

▲ 各种雪花

拍摄者:张超

开普勒说的没错,直到300年后X射线晶体学诞生,科学家们才充分认识到原子分子在固体中的排列方式,进而知道了雪花之所以有六个瓣,与雪晶中水分子的排列有关。开普勒写的这篇论文,是雪花研究史上最早的一篇科学文献,它最终并没有解决开普勒的生活困境,却为后人打开了雪花世界的第一扇大门。

26年后,一位对数字极度敏感的法国人迈进这扇大门,有了更加不可思议的新发现。这个人叫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提到笛卡尔,学哲学的朋友可能会想到他说过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学数学的朋友可能会记起他提出的笛卡尔坐标系。和开普勒一样,笛卡尔也曾认真观察过雪花,并被雪花的完美几何结构深深吸引住了。他注意到,有的雪花呈现为车轮形,且两两通过一根轴连接起来,也有的轴比较短,两端都是星形雪花。那么,如果我们的视线方向与雪花的轴向相同,会看到什么呢?看到十二瓣雪花。是的,笛卡尔在距今三百多年前,看到了十二瓣雪花。他被雪花的规则性和对称性所震惊,忍不住感叹到:人类绝不可能制造出这么精确的东西!

▲十二瓣雪花

拍摄者:张超 王燕平

笛卡尔当然不会想到,他所说的这句话会在三百年后被推翻。事情要从1932年的冬天开始说起,那时,二战的种子已在酝酿萌发之中,一位名叫中谷宇吉郎(Nakaya Ukichiro)的日本人,被安排到北海道大学研究核物理学。学校给了他教授职位,却没有相应的设备可以匹配。于是,身处观雪胜地的中谷宇吉郎,转过头研究起了雪花,他甚至开始琢磨,在实验室里能不能制造雪花?经过很多次失败的尝试,到了1936年,第一枚形态规则的人造雪花终于在实验室里制造出来了。自此,中谷宇吉郎打开了雪花世界的又一扇大门。

▲ 中谷宇吉郎工作照

纵观中外历史,痴迷于雪花的人还有很多。认识雪花、研究雪花,究竟有什么用吗?法国科学家亨利·庞加莱(Jules Henri Poincaré)曾说,“科学家研究大自然,不是因为它有用,而是出于喜欢,之所以喜欢,是因为它很美”。美国自然主义者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也曾看雪花看得出神,他说,“空气中真是充满了富有创造性的天才,才能产生出这么美妙的东西”。

▲ 吉林的雪花

拍摄者:张超

雪花也曾经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当中。如果大家看过电影《冰雪奇缘》,注意过爱莎随手一挥产生的雪花,可能会发现,里面的雪花有各种精美的细节,那么,电影里的雪花我们能在现实中遇到吗?天然的雪花都有怎样的形状和花纹呢?如果大家读过绘本《雪花人》,可能记得书里那位名叫威尔森·本特利的小男孩,因为爱雪而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拍摄雪花照片,从而让世人认识到没有两片雪花是完全一样的,那么,雪花这么容易融化,要怎样拍摄呢?如果大家看过美剧《生活大爆炸》,可能记得剧中女主角佩妮(Penny)曾收到一枚手工制作的北极雪花标本,现实生活中,雪花真的能被做成标本吗?

▲ 电影《冰雪奇缘》剧照

本次小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共同开启一趟奇妙的观雪旅程。一起看看古今中外的人们从雪花里看出了什么门道?自然界中常见的六瓣雪花是怎样长成的?雪花应该如何分类以及我们又应该怎样观察和拍摄它呢?好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雪花的世界里寻找答案吧!


想召唤更多的雪花爱好者?

欢迎转发下面的海报



文章作者

ping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33个推荐 粉丝267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如何观看一片雪?

揭秘雪花背后的大气奥秘

4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