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ing
2020-01-06·阅读时长6分钟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燕平。在我们本次雪花之旅中,我们了解了从古至今世界各国的人们怎样认识和探索雪花,我们认识了雪花世界里都有哪些形态和种类,我们试着去分析雪花精美的结构如何在云中生长,我们还一起参观了美国的雪花工厂,去看实验室里的四胞胎雪花。如今,我们来到了最后一站,探究雪花的拍摄和收集。
十九世纪中叶,照相机发明之后,照片这种特殊的形式,使人类能够将瞬间存成永恒。1885年,一位19岁的美国青年,唤醒了隐藏在雪花世界里的奇迹。这个人,名叫威尔森·本特利,他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雪花照片。
▲ 威尔森·本特利
威尔森·本特利最初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他能网住蝴蝶,让哥哥看个仔细,他能采回苹果花,送给妈妈;但他看到美丽的雪花,却无法将它们保存下来分享给亲人。在他十六岁那年,听说有一种显微照相机,可是,买这个相机的钱可以用来买十头牛。为了支持他的梦想,父母拿出以前的积蓄,放弃了十头牛,为他买下了相机。
威尔森·本特利开心极了,开始尝试拍摄雪花,可是,兴致勃勃拍完后洗出来一看,照片上只有黑乎乎一团。历经一场场雪,一次次失败,一直到漫长的冬季过完了,他还没有拍出一张雪花的照片。怎么回事呢?难题的根源就在于,拍摄透明物体时,该怎样照明。又一个冬天到来的时候,威尔森·本特利改变了拍摄时打光的方法,从后方照亮雪晶,终于拍摄成功。他开心地说,这下,我能让每个人都看到雪的结晶有多么神奇啦。
▲ 本特利拍摄的雪花
在威尔森·本特利眼里,雪是如此神奇,可是,在常人眼里,也是这样吗?并不是。周围的邻居们,早已见惯了冬季白茫茫的景象,他们说“在我们这里,雪就像土一样平常,有谁稀罕呢?”威尔森·本特利听了,并不感到难过,他说:这些照片,是我送给世界的礼物。
就这样,威尔森·本特利一拍就是几十年。有时候,一个冬天只能拍到十几张成功的照片;有时候,比较幸运,能有上百张好作品。一百多年前,那些曾经飘落在美国佛特蒙州的雪花,最终随着威尔森·本特利的书,翻山越岭,漂洋过海,飘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使远远近近的人们都有机会认识到,落在他们身上、手套上的那些雪花,竟然是那么神奇的晶体。人们记住了这位给世界带来礼物的人,亲切地称他为:雪花人。
雪花人威尔森 • 本特利开启了雪花摄影的大门,在此之后,世界上众多科学工作者、摄影师都开始尝试这个题材。雪花摄影与其他自然摄影有很多共同点,最最需要的,是拍摄者心中要有强烈的拍摄意愿。有了这个意愿之后,还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套合适的摄影器材,以及一身足够抗冻的衣着。
▲ 个头较大的雪花
拍摄者:张超 王燕平
刚才我提到“摄影器材”,我猜不少朋友可能会对拍摄雪花打起退堂鼓,但实际上,对于肉眼能看出枝丫结构的大雪花,我们其实完全可以用手机进行拍摄,因为据我所知,现在的智能手机,尤其是国产手机,很多都有强大的拍照功能,可以直接采用微距模式拍下雪花。
当然,对于尺寸更小的雪花,出于拍摄效果的考虑,最佳选择还是使用显微镜。拍摄时,为了保证雪花不融化,需要显微镜系统温度足够低,起码和环境温度达到基本平衡,因此小型全金属便携式生物显微镜是最为方便的选择。照明设备方面,可以选用低功率LED灯,易于携带。
▲ 张超工作照
要想拍出美美的照片,打光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像前阵子娱乐新闻中所说“死亡打光下,明星变得没法见人”。如果要拍雪花的素颜照,也就是黑色背景,雪花轮廓呈白色,可以使用落射光斜射照明,产生暗场效果。如果想要拍出网上常见的那种蓝白两色雪花,或者多色雪花,则需要借助专门的滤镜。
▲ 部分融化的雪花
拍摄者:张超
下雪时,要提前把设备拿到户外,进行冷却,然后等载玻片落上雪花后,将单独的雪花剥离开,就可以用事先连接到显微镜目镜处的相机进行显微照片拍摄了。雪花就好像短命的艺术品,很容易升华和消融。所以,拍摄雪花的最佳时机,是它们刚刚落下时。如果雪花落在雪堆里待了几十分钟,那就别指望它们还能留存着精美的图案了。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雪花显微摄影,理论上说难度系数并不大,只是在户外不太好操控,而且拍摄条件有些艰苦。这么艰苦,拍雪花的人一定很少吧。是的,很少。我和我爱人张超,最早接触雪花摄影是在十多年前。十多年来,我们追过很多场雪。时至今日,我们从天气预报中得知要下雪时还是会心怀期待,我们借助显微镜下看到新出炉的雪花时还是会感到充满新鲜。有时北京的冬天下雪不多,我们也会跑到新疆或东北去追雪。新疆伊犁、吉林长春都曾带给我们无比美丽的雪花和非常丰厚的收获。
我们周围也有喜爱拍摄雪花的同行,有位朋友的孩子,在小学时就拍出了自己的雪花显微照片。未来,雪花摄影会一直伴随着新的审美方向和不断改进的相机技术而前进,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揭开雪花世界的更多秘密。
▲ 复合类雪花
拍摄者:张超 王燕平
但是,就像威尔森·本特利的邻居们当年所说的那样,雪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如此平常,更多人只是把它当作一种熟悉的存在。而且,想去寒冷户外拍摄这些冰冷小薄片的人,真的非常稀少。没关系呀,喜欢的话不一定非要自己去拍,如果想看中国的雪花长什么样,就看看我们拍的照片吧。我们深深地认同威尔森·本特利所说,我们拍摄的雪花照片,也是我们送给世界的礼物。我们将这份礼物以图书的形式呈现给大家,书的名字叫做《尊贵的雪花》。
雪花精美又脆弱,如果能永久保存,那该多好,然而,这听上去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在很冷的环境下,雪花也会快速升华变形。那么,美剧《生活大爆炸》中,女主角佩妮收到的北极雪花标本,是怎么做出来的?如何把雪花封存在标本里?
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需要的技术叫做雪花印模。较为简便的方法是使用快干胶,当雪花落在玻片上,滴上快干胶,然后在室温下让水分挥发,便可以制成标本。使用快干胶制作标本的关键在于,胶水温度要足够低,要保证其固化时不足以将雪花融化。另外,凝固后要转到室温下,让水分跑出去。如果此时内部的胶没有干透,就可能会产生变形,导致雪花标本制作失败。
▲ 雪花标本
拍摄者:张超 王燕平
比起雪花显微摄影,制作雪花标本的操作精度也很高。喜爱雪花,非得迈过这么高的门槛吗?当然不是。所有收集雪花的方法中,最简单的就是观察。可以用肉眼观察,还可以借助放大镜。下雪时,走到户外,用自己的袖子、围巾或手套,去接一接雪花,还可以试试,找一块深色纸板去接雪花。雪花个头大时,我们用肉眼就能看到很多纹路和细节。
南方的朋友说,下雪似乎和他们没什么关系。有人做了个有趣的科学估算,结果得出,地球大气层中飘落的每一片雪花,都有我们每个人的贡献。粗略地进行平均的话,每一片雪花中,都有我们每个人呼气贡献的一千个水分子。看来,雪花还真的是和我们大家息息相关。
▲ 三瓣雪花
拍摄者:张超 王燕平
对于从小在有雪的地方长大的朋友,记忆里可能会有雪人、雪橇、打雪仗,甚至还有观察雪花的记忆,可是,长大后,还有多少人会去关注天空落下的这些天然艺术品?或者停下来思考大自然是怎么雕琢出微观尺度上的这种杰作?更多时候,大家会为下雪带来的交通问题而烦扰,会为清除门前的积雪而感到疲累,不知不觉中忘了还有这样的美好值得我们驻足。
▲ 手机拍摄颐和园雪景
拍摄者:王燕平
本次雪花之旅结束后,希望大家再遇到下雪时,能够试着停下脚步,去享受宁静的降雪,去观察落下的雪花。或者,只是拿出手机拍几张雪景照片,也能拍出特别的意境之美。那么,就从下一场雪开始行动吧!在这样的尝试之路上,相信每个人都能从雪花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惊喜和奇迹。本次小课就到这里,我是王燕平,谢谢大家!
想召唤更多的雪花爱好者?
欢迎转发下面的海报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22个推荐 粉丝267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