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01-02·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465个字,产生4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整理/岳颖
《盘腿而坐的书吏》(Le Scribe Accroupi)
约公元前2620年至公元前2500年间
叙利馆二层古埃及馆
《盘腿而坐的书吏》雕像是卢浮宫古埃及文物部最有名的雕塑之一,不过由于缺失辨别身份的象形文字铭文的底座,我们对这个人物几乎一无所知。尽管如此,这尊雕像还是深深打动来参观的游客。
这尊雕像雕刻于古王国时期(即金字塔时期),与其他六尊雕塑一同被发现。“书吏”一词是古埃及法老时代对所有等级官员广泛使用的称谓之一,上至王国大臣,下至行政机构级别最低的雇员。书吏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管理国家财产和人事调配。在人类早期文明中,能读会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技能,会写字就能确保一个人当上高官。
书吏盘腿而坐,左手持一张局部展开的莎草纸,右手立于腿上,但手中的笔已不知所踪。他所穿的白色缠腰布,紧紧地绷于膝盖上,以便支撑书写。最令人惊叹的是脸部,表情生动,双眼极具表达力:眼白部分是由一整块白色的菱镁矿镶嵌而成,并带有红色纹理,瞳孔则由嵌入其中的岩石晶体组成,能看出经过了细致的抛光处理。眉毛用黑色线条描画而成,双手也经过精细雕琢。
《汉谟拉比法典》(Code de Hammurabi)
约公元前1792年至公元前1750年间
黎塞留馆一层古代中东文物展区3号展室
《汉谟拉比法典》是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全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象征。
这座石碑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汉谟拉比王在向法律的执行者——太阳神沙玛什致礼,沙玛什则将象征王权的戒指和权杖递给了他。下部是用阿卡德语的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法典内容分为三部分,序言、法律条文和结语。法律条文部分收录了近300条法规及司法判决,包括家庭、奴隶制、职业、商业、农业、行政等各个方面,成为规范巴比伦王国日常生活的准绳。法典的内容在今天看来很有意思。一方面,它体现了早期奴隶制的特点,将人分为三级:自由民上层、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而且刑罚手段极为残酷,最著名的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但同时,它在某些地方又十分先进,甚至具有“现代性”,有的法条体现了今人所知最早的“无罪推定原则”——这个保护原则,西方的法典要到很久之后才出现。
《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L' Esclave mourant & L'Esclave rebelle)
[意大利]米开朗琪罗·博那罗蒂,1513年&1516年
德农馆底层米开朗琪罗展厅403号展室
这两尊雕像本来与摩西像一样,应是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陵墓前的建筑。但由于教皇反复无常,陵墓的施工几起几落,最后,随着教皇的去世,陵墓计划缩减,这两尊未完成的雕像被米开朗琪罗赠给了罗伯托·斯特罗奇,后几经波折,进入了卢浮宫。
两个奴隶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垂死的奴隶”年轻俊美、身姿挺拔匀称但疲乏不堪,他胸前有一道绳索,但全身肌肉放松舒展,似乎正处于濒死之时的宁静状态,艺术史学家理查德·弗莱认为它“暗示了生命屈服于死亡物质无情力量的那一刻”。另一个奴隶双手被缚于身后,他的身体更为健壮,呈螺旋形强烈地扭曲着,肌肉紧绷,体现出强烈的反抗力量和内在的巨大激情。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31个推荐 粉丝47959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