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旗虎皮
2019-12-31·阅读时长8分钟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大旗虎皮(李洋)。我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目前主要研究的是欧洲电影史和当代电影理论,在北京大学开设世界电影史的课程。这一讲,由我来给大家讲一讲1920年代发生在欧洲的先锋派电影运动,主要想跟大家分享几个主要的先锋派运动流派,包括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派、德国表现主义、蒙太奇学派和印象派。
在讲这些具体艺术流派和运动的时候,我想先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发生在1920年代欧洲的这一场规模和影响非常大的先锋派电影运动的主要意义。如果让我来概括世界电影在1920年代的主要运动潮流的话,我就会概括为两种趋势:一种趋势,就是发生在以美国为主的整个电影的工业化,开始在好莱坞逐渐建立比较坚实、系统化的工业体系。那么,同时发生在欧洲的,就是这场在电影语言方面非常激进而又有成效的一些艺术探索。所以我觉得,先锋派电影运动就代表了电影在1920年代非常重要的一个不断地向艺术靠近的趋势和潮流。
在电影史早期,电影的发展和创作主要受到电影工业内部一些人士的推动。到了1920年代的时候,参与推动电影发展的人就逐渐地从电影、戏剧和文学领域拓宽到其他更为广泛的造型艺术领域当中。所以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出现,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推动电影语言发展和探索的这些人,更多是来自于电影体系外部的这些艺术家、画家、建筑师和音乐家。这个时候,他们开始主动选择电影,并通过他们自己的创作和实践,将电影逐渐地从一种商业化、叙事化、工业化的艺术,拉扯到一个与现代艺术不断共同发展、相互影响的艺术领域当中。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兴起,与当时发生在欧洲各国轰轰烈烈的现代派艺术运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会发现,接下来讲述的这些重要的实验电影,它们都是受到绘画领域或者艺术领域一些潮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先锋派电影运动是欧洲现代派艺术潮流在电影领域的一个延伸。
首先给大家讲一下达达主义(Dadaism)。达达主义是一个发源于1916年瑞士苏黎世的非常激进的艺术流派。它最早是由一群绘画、文学领域的艺术家在苏黎世开始倡导的一种激进的反叛传统的运动。他们用一种随机在字典中选择单词命名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比如“达达”这个词就来自于这样一种随机的选择。它的代表人物是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1896-1963),他曾经说,什么是达达?自由就是达达,达达就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嗥叫,这是各种束缚、⽭盾、荒诞的东⻄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他是这么命名达达艺术运动的。
▲ 特里斯坦·查拉
达达艺术运动最早发生在一战期间,所以它与人们面对战争这种残酷性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瑞士是一个中立国,所以很多艺术家就到了瑞士,参与到这场运动当中。达达艺术运动,参与的艺术家、涉及到的艺术领域非常多,非常复杂,如果这个话题要展开的话,可能我们要专门讲一门课程。国外有很多学者专门写了书就讲达达主义,因为它大概前前后后涉及到几十位艺术家,在音乐、文学、诗歌、小说、绘画、雕塑等等领域都进行了创作,那么我们这里只讲电影这部分,主要讲达达主义电影非常重要的两位人物,就是马塞尔·杜尚(Henri-Robert-Marcel Duchamp,1887-1968)和曼·雷(Man Ray,1890-1976)。
▲ 马塞尔·杜尚
杜尚是一位法国的艺术家,他在1910年代的时候,就以自己非常独特的创作理念,在艺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都知道,他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品叫“泉”。他将一个小便池送到纽约的展览上,就开启了关于“现成品艺术”这样的一个先河。
▲ 杜尚的《泉》
杜尚成名之后就移民到纽约,在纽约的时候,他认识了一位美国的艺术家叫曼·雷,曼·雷是一个摄影师。他们两个相互结识之后,在1921年回到了法国,之后两个人就开始共同合作,想在电影领域进行一些探索。由于曼·雷是搞摄影的,所以在技术方面比较强,那么杜尚他是一个比较重观念不重技术的人,所以两个人在创作上比较合拍。在这个时期,杜尚已经不太愿意创作一些美术作品了,特别沉迷于一种非常奇怪的“视觉玩具”,它源于19世纪约瑟夫·普拉托(Joseph Antoine Ferdinand Plateau ,1801-1883)发明电影时用的“诡盘”。
▲ 诡盘,又称费纳奇镜,是诞生于距今100多年前的影像装置,其原理是利用人类视觉延迟现象,并借此通过转盘播放循环影像动画
在法国,杜尚尝试通过跟几位艺术家合作,用一种圆盘装置,将一些圆形的螺纹绘制在圆盘上,然后进行旋转,从而产生一些视觉错觉的效果。他特别希望能把这样一种艺术发明变成自己非常有影响的艺术作品,但事实证明是失败的。他这些作品展出之后,基本上没有成功的,大家看了之后也不觉得很有意思。然后他也想销售给来参观的人,但是一天就只卖出去几份。
杜尚很失望,因此他希望能够将这些“视觉玩具”通过电影的方式完成一个作品,这时候他就跟曼·雷合作,将这些圆形的转盘拍成了一部达达主义电影,叫做《贫血的电影》(Anémic cinéma,1926)。
▲ 《贫血的电影》海报
电影的内容非常简单,就是讲述两样东西:一样东西就是杜尚设计的圆形旋转浮雕在顺时针地旋转,在屏幕上旋转的时候,它的运动让观众产生了一种随着漩涡纵深的错觉;同时,杜尚又制作了一个圆盘,圆盘上面写着一句法语的绕口令,逆时针旋转。这个绕口令有没有什么含义呢?并没有。这个部电影总共就有九句话,这九句话都是没有什么含义的,都类似我们中文的绕口令,最后都会落到一个元音的结尾上面。
那么这样一个圆形的旋转的电影,它想表达什么呢?我认为它表达的其实是一种对于电影本体的思考。因为这个电影的名字叫做《贫血的电影》,Anémic cinéma,anémic这个词其实是cinéma的镜像,杜尚将法语当中“贫血”这个词的词尾进行了一个修正,让它与cinéma这个词形成一种镜像的效果。所以这个用意就非常明显,他想用这个作品对电影的本质进行思考。他思考的方式是什么?就是回到电影发明最初约瑟夫·普拉托的“诡盘”,它是一种圆形的旋转的方式引起的视觉的错觉。人天然地对这种圆盘的旋转有好奇心,这就导致很多人不断地投身到电影发明当中,它是电影产生的一个基础。但是杜尚并没有复现“诡盘”,而是在旋转的时候,同时突然间被一个逆时针旋转的、没有任何含义的法语绕口令所打断。所以我们看到,杜尚用这样一种复原电影运动原初形式,又破坏语意、含义的一种方式,将这两种运动形式整合在一个电影作品当中,表达出一种非常强烈的达达主义的态度。杜尚就做过这么一部电影,但这部电影就成为达达主义电影的经典作品。
杜尚成名之后去了纽约,刚才提到他在纽约认识了著名的摄影师,一个美国的艺术家叫曼·雷。两个人相识之后,在1921年曼·雷追随杜尚回到了巴黎。在这个时候,杜尚开始对摄影和运动影像的研究产生了兴趣。接下来给大家讲的,就是达达电影的另一个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曼·雷。
▲ 曼·雷
曼·雷其实是一位比较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在许多艺术领域都有自己的创作,但是在电影领域的创作是比较突出的。他在摄影方面比较有研究,对于很多媒介的创作都非常熟悉,比如除了拍电影之外,他还发明了喷枪绘画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法。所以他真的是一个对技术比较熟悉的艺术家,这样的话他才能跟杜尚形成互补。
在与杜尚的合作过程期间,曼雷也产生了创作达达主义电影的愿望,并为这个愿望进行了一系列的研发。比如,他发明了一种叫photogram“ 物影照片”的形式,这成为他创作的主要手法。这个手法简单来讲,就是在感光纸上面直接放上物品,那么这个物品由于挡住了光,在感光纸上就会留下一个白色的形状,而其他没有被挡住的部分,就形成了黑色,这样的话在感光纸上就会留下挡住物品的轮廓。曼·雷用这样的方式创作了许多照片,这样的照片并不是传统的摄影方法形成,而是通过这样一种轮廓感光、物影投射的方式形成。这种照片的特点是周围全是黑色的,而中间那些白色的部分是物体被光照之后留下的投影,它带有一种非常神秘的幽灵般的感受,又好像世界的物质在时间当中留下的一些残缺的印象。曼·雷就用这种方法拍摄了他最早的一部达达主义电影,叫做《回归理性》(Le retour à la raison,1923)。
▲ 《回归理性》海报
这个名字是非常具有达达特点的,因为这个电影根本看不到任何理性的内容,而且也没有讲述任何的故事。他用物影照片的方法,将生活当中的一些随手可得的物品,比如沙子、大头钉,还有梳子进行投影,对投影的物象进行剪辑。他这种创作方法受到了达达主义领袖查拉的赞赏,查拉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光画术”,rayograph。这种光画术主要强调达达主义所倡导那种偶然、反叛、物品像鬼魂一样神秘、明暗的反转等等,这样的一种具有反叛精神的创作手法,尤其是通过一种非常独特的技术来实现。
▲ 曼·雷的光画术摄影
这部电影最早放映是在1923年,当时达达主义在巴黎有一个非常神秘的派对,我们可以称之为“毛心派对”。什么叫“毛心”?就是长着胡子的一颗心,这是典型具有达达主义特点的命名。“毛心”其实是一本刊物,也是达达主义一个团体的名字,他们会在巴黎举行专门的派对活动。查拉就邀请曼·雷去参加这个活动,进行《回归理性》的放映,结果这场放映却引来了达达主义内部的分歧。放完之后,很多人尤其是超现实主义最早的一些代表人物就冲上了舞台,说:你们达达已经不行了,达达死了,达达主义已经完全背叛了你们当初的初衷,导致现场艺术家之间相互的批评、谴责和争吵,现场非常混乱。这场放映也就是《回归理性》的第一场放映,导致了达达主义的解体,这是非常具有历史性的一次放映活动。
即便达达主义四分五裂之后,曼·雷依然在进行电影创作,而且创作了许多电影史上公认的达达主义电影作品,比如说1926年的《别烦我》(Emak-Bakia)和1928年的《海星》(L'étoile de mer)。这两部电影中,他都在不断探索一种通过光影和技术实验的效果,来表达非常复杂的人物内心,以及一种非常独特的对于传统文化反叛的意图。
那么关于达达主义电影,电影史教材还会提到另外一部电影叫做《机械芭蕾》(Ballet mécanique,1924),但是我认为它并不是一部非常纯粹的达达主义电影,而是一部“纯电影”,这也是我下一节要给大家聊的一个电影类型。
欢迎转发分享海报
与更多热爱电影的人
重返影史高光时刻
发表文章155篇 获得62个推荐 粉丝1014人
北京大学教授,电影史学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