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宏杰
2019-12-20·阅读时长9分钟
从这一集开始,我们要聊一聊如何培养意志力,怎么改变自己的性格。
我们说科举成功,就意味着曾国藩进入仕途。道光二十年春天,他来到北京就任翰林院检讨一职,正式开始了京官生涯。
那么曾国藩就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一次挑战,通过了考试关。但是人生不止这一个关口,还有很多关口要克服。在过了考试关之后,他还面临着第二关,性格关。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性格怎么样,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成败。
那么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曾国藩发现,自已性格方面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自己的人生,不可能取得太大成就。
哪些性格问题呢?
第一个是比较浮躁,坐不住。曾国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非常有耐性,所以从这一点看,他像是一个土象星座的人,比如金牛座。但是我们查一下曾国藩的生日,他是什么座呢?居然是射手座。我们知道这个射手座的人往往比较活泼、外向、随性,做事没计划。甚至意志力比较差。曾国藩在青年时代恰恰就是这样,他是一个非常爱交朋友的人、非常爱串门子、非常爱聊天。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差。
翰林官员是非常清闲的,一个月,只需要初一、十五上两天班,大家到班上碰一下头,开个会,别的什么事也没有。所以他刚做京官的时候,有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和研究的。但是因为坐不住,所以用来读书学习的时间不多。
曾国藩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什么爱好呢,爱看杀人。
因为曾国藩住在城南,菜市口附近,菜市口我们知道,清代的时候那是刑场。所以曾国藩隔三差五,就和朋友们一起去看杀人。看完了,大家还要议论一番,今天杀得痛快,那家伙一下子头就飞出去了。前天那个就不行,砍了好几刀才砍下来,那家伙痛得一直在那叫唤。
所以曾国藩的第一个毛病,就是心静不下来,生活严重不规律。
现在很多人,特别是青年人,都遇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意志力薄弱、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
我有一个小表妹,今年大二。她放暑假回来跟我说,她们寝室里,只有她一个人自我管理能力还算比较强,每天都能去图书馆自习。剩下的三位,每天都“长”在床上。每个人都弄了一个小床桌,坐在床上,上网,看电影,看“穿越”小说。坐累了,躺着,躺累了,再坐着。一天24小时就是这样循环,连上厕所都不想动弹。一看到她回来了,她下铺就跟她说:“你可回来了,你替我去上趟厕所吧,哎呀我都憋得快爆炸了。”所以我想呢,很多大学生的大学生活,都是这样过来的。
他们并不是不想改变自己。看到小表妹成天坚持学习,她的同学们也很自责,经常开玩笑说:“你批评批评我吧,我怎么能这么堕落呢?我爹妈要知道我拿着他们的钱成天这样,他们不得气死啊!”但是他们还是继续这样生活。
我听了之后一点也不惊讶,为什么呢,因为我的大学时期,很多同学就是这样。不过我们那时候互联网刚刚发明,还没普及,街上还没什么网吧。那么大家都干什么呢?一个是跑到街上去看录像,那时候街上有很多录像厅,放香港武打片。另外一个是在寝室打麻将,一打就是一个通宵。我记得有一次学校保卫处来查寝,半夜,查有没有人打麻将,有一个寝室的同学,三楼啊,把几个床单连到一起,顺着窗户一个接一个爬下去。后来保卫处砸开锁,发现桌上摆着麻将,但是一个人没有。后来我们同学聚会聊起这件事大家还哈哈大笑。
虽然曾国藩在考秀才的时候,考得很艰难,但是他后来考举人、考进士都很顺利,在他的朋友圈当中,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进士,所以就难免顾盼自雄,觉得自己了不起,比任何人都强。其实这不是曾国藩一个人的毛病,我们在年轻的时候都容易这样。
曾国藩进京做官的时候,请求老祖父给他几句嘱咐。老祖父曾玉屏虽然不识字,但是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尔的才是好的,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若不傲,更好全了。”就是说你是有才能的,做官肯定是有前途的,你身上这个“傲”的毛病要是改了,你就更好了。
可见老祖父对他是比较了解的。
曾国藩书法(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到了北京之后,曾国藩交了很多朋友,他的两个最好的朋友都说他身上最大的毛病是傲慢。他的好朋友陈源兖说他“无处不着怠慢之气”,就是说你曾国藩这个人从脑瓜顶到脚后跟,每个毛孔都散发着傲慢的气息,人家跟你交往,第一感觉是你内心很傲慢,而且还“自是”,也就是说什么事都认为自己对,别人错,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曾国藩另一个好朋友则说曾国藩“慢,谓交友不能久而敬也。”就是说他他傲慢,说他刚刚跟人认识的时候,还能显得很谦逊,但是跟人交往时间一长,就不自觉地露出傲慢的本色。
因为修养不好,脾气暴躁,曾国藩到北京的头几年经常跟人发生冲突。有一次他跟一个同乡,刑部主事郑小珊,在朋友请客的场合,因为小事意见不一致,就吵起来了,隔着桌子就要动手。大家给拉开后,还彼此指着对方的鼻子破口大骂。曾国藩在当天日记当中说是“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骂了很多非常难听的话,甚至于都“问候”了对方的家人。曾国藩后来非常后悔,因为这种举动实在是有辱斯文。年轻气盛,一言不合跟人吵起来甚至动起手,谁都有过年轻的时候,这样的行为倒也能理解,岁数大了,回想过去的冲动,除了一句“真幼稚”,可能也不会有太多自责。但曾国藩的性格特征并非如此,因为他暴躁的背后,还有虚伪……
第三个毛病是“虚伪”。当然我们说曾国藩“虚伪”不是说他多么大奸大恶,而是指他跟普通人一样,在社交场合容易顺情说好话,发出一些言不由衷的赞美。而且跟人聊天的时候还喜欢吹牛,夸夸其谈,不懂装懂,显摆自己。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这方面的毛病确实很严重。比如他有一则日记说,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四,有一个叫黎吉云的朋友来拜访他,“……示以近作诗。赞叹有不由衷语,谈诗妄作深语”。什么意思呢?就是黎吉云到家里来拜访他,拿了一叠刚写的诗,请曾国藩点评一下。曾国藩拿过来一看,发现这诗写得真是一般,但是一开口就说,哎呀,不错,写的真不错,很有进步,了不起了不起。说着说着就开始显摆自己在诗学方面的素养,说我最近读了很多关于怎么写诗的书,所以你这个可以这样改,那个可以那样改。聊了半天。把黎吉云送走之后,曾国藩坐在这反思刚才自己的那一番言谈,感觉有点不好意思。
除了以上三点,曾国藩认为自己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什么缺点呢,那就是“好色”。曾国藩怎么个好色法呢?倒不是说他去眠花宿柳,而是指他有一个爱好,爱看美女。那时候,女人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街上看不到美女。曾国藩怎么办呢?到朋友家里去看。
比如有一次他在朋友家看到这朋友的老婆,长得真漂亮,于是目不转睛看了人家老半天,“注视数次,大无礼”。
今天看来,这个问题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血气方刚,不到三十,看到美女多看几眼,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本能反应。但是在那个时代,曾国藩却认为这是一个严重问题。
曾国藩日记中多次记载自己犯过这样的错误。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曾国藩得知朋友纳了一个妾,长得很漂亮,于是很好奇,非要看一眼,于是找个理由,假装要借一本书,跑到这个朋友家,聊了一会儿天后,强迫这个朋友把妾领出来让他看看。曾国藩其实是一个特别幽默的人,见了这个小妾,又和人家开了几句玩笑,调笑了几句,才回家。他在日记当中写道:“友人纳姬,欲强之见,狎亵大不敬。”还有一次,他和朋友聊天,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女人,那个朋友说起自己如何情场得意,曾国藩“闻色而心艳羡”。
还有一次,曾国藩过年的时候给一个同学拜年,这同学家里很有钱,姬妾如云,美女众多,曾国藩大开眼界,拼命看了很多眼。回家在《日记》中说:“是日,目屡斜视,真不是人。”骂自己真不是人。那么曾国藩的妻子姓欧阳,欧阳氏,她的照片我们今天还能看到,长得不是很漂亮,甚至可以说有点丑,四方大脸,脸上的线条很刚硬,像男人一样,没什么姿色。曾国藩拜完年回到家里,看着自己的老婆,再想想人家的姬妾,感觉自己这辈子太亏了。人比人,气死人。碰巧那天欧阳氏身体不好,正在闹病,躺在床上不停地呻吟。曾国藩一听更加厌恶。因此“入夜心情不畅,又厌闻呻吟声”,于是干脆离家出走,出门到一个朋友家里聊天,“更初归”,聊到半夜才回家。
所以年轻时代的曾国藩在很多方面是很平庸的,不仅是智商平庸,在性格和修养方面,也有很多常人常见的缺点和毛病。那么,曾国藩是怎么从一个浑身都是毛病的人变成了后来的圣贤呢?这其中最关键的转折点是他到北京来做官。
我们说,湖南人的性格都很倔强,用湖南人自己的话说是霸得蛮,吃得苦。近代以来的大人物,从曾国藩到左宗棠、再到胡林翼再到毛泽东、刘少奇,很多人都出自湖南。但是湖南人也有缺点,因为湖南这个地方地理上比较闭塞,所以很多湖南人的头脑比较封闭,比较保守。所以湖南人要有出息,往往要经过一个环节,叫“出湖”,就是走出湖南,见识广大的世界。
曾国藩就是这样。
曾国藩到了北京,北京是人文荟萃之地,全国各地的人才经过层层考试,选拔上来,都汇集到北京,那么翰林院更是精英中的精英。在翰林院里,曾国藩见到了很多大知识分子,那气质风度跟他在湖南乡下见到的那些乡下读书人完全不一样,他在他们身上发现了一种新的风范,那就叫做学者风范,大儒本色。
到北京之前,曾国藩本来已经战胜自卑了。他成功地考取了举人、进士,在家乡那么多读书人当中笑到最后、脱颕而出,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一度还非常自负。但是到了北京,他又一次自卑起来。因为刚到北京的曾国藩是一个典型的湖南土包子,一口难懂的湘乡土话,长得也土头土脑,穿得也土里土气。
另外,还没读过多少书。
有人说了,曾国藩都中了进士,成了翰林了,还没读过多少书?
确实,曾国藩家里,有一本家谱,打开这个家谱我们可以看到,从南宋末年一直到曾国藩爸爸这一代,五六百年他们老曾家你别说当官了,连个秀才都没出过。一直是平头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里刨食,所以以前根本没有藏书。家里仅有的几本书,都是考试的范文。曾国藩除了读这个四书五经和八股文范文之外,什么都没读过,所以跟人家一说聊天,就露怯。
所以,进了翰林院,没多少人看得起曾国藩,都不爱跟他说话。比如后来一个著名的人物,胡林翼,在和曾国藩后来在打仗的时候合作密切,跟曾国藩并称为曾胡,现在还有一本书叫《曾胡治兵语录》。那么在翰林院的时候,胡林翼和曾国藩是同事,他们俩还是老乡,都是湖南长沙府的,年龄也差不多,按理他们在北京应该能成为好朋友。但是他们在北京期间,基本没啥来往。
曾国藩在日记当中记载了和很多人的交往,就是没有胡林翼。为什么呢?因为胡林翼看不上曾国藩,觉得这个曾国藩太土,丢人,一聊天,说的都是一些没见识的话。这个其实也不怪曾国藩,因为他的出身和家庭环境就是那样,胡林翼不一样,胡林翼出生在官宦家庭。
讲到这,我要插一句话,就是我建议年轻的同学们,如果你们报高考志愿,应该报一个离家里远一点的大城市,因为这样才有利于你开阔视野,打开你的头脑。如果曾国藩不是到北京来,而是一直在湖南,他就不会受到这样的刺激,不会有这样强烈地要改变自己这样的愿望。
(图片来自网络)
人人都有自我完善的欲望,特别是青年时期,青年时期正是一个人最追求完美的时候。三十岁这一年,在曾国藩的生命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立下了学做“圣人”之志。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与其说这是曾国藩给自己定的目标,还不如说曾国藩这是背水一战,挥刀斩断了自己所有的退路。此时的曾国藩矢志不渝,要求自己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学做圣人。人都有惰性,都有利益算计,愿意呆在心理的“舒适区”,更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不管这习惯是好是坏,这导致大多数人永远不会冒险去尝试,永远是低水平重复。但对有些人来说,彷佛天生就有逃离“舒适区”的基因,时刻准备进入“学习区”。曾国藩就是这类人,因为他虽然笨,却很勤勉;他虽然毛病一身,却不忘一日三省;他虽然天赋一般,却敢立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鸿鹄之志。且听第四回:从曾国藩的戒烟写日记,看修身立志之法!
发表文章27篇 获得37个推荐 粉丝783人
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作家,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后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