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7-04-05·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799个字,产生143条评论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24个推荐 粉丝47965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如何更好的掌控人生
586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森绿划线
05-10 19:58
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的克莱尔和马克对关注自己体重的年轻女性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首先要求被试者吃下一个甜甜圈,其中一半的人在这之后收到了短信,研究者告诉他们,偶尔放纵自己是可以理解的,不要因此苛责自己。另一组则没有收到短信。在这之后,所有女性的面前又出现了三大碗糖果,她们可以或多或少地吃这些甜品。结果显示,那些受到鼓励的女性平均吃了28克的糖果,另一组则平均吃了70克。“鼓励”的干预显然发挥了作用。既然情绪低落会使我们屈服于诱惑,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自我原谅”代替“自我批评”。
05-10 19:57
一旦我们咬了一口奶油蛋糕,心中就会泛起负罪感。但这种负罪感不会让我们停下来,相反,我们会说:“那又怎么样,反正计划已经破坏了。”接着我们会把一块蛋糕都吃完。 珍妮特·波立维将这种现象称为“那又如何”效应。这是一种自控力挑战中会出现的恶性循环,越是自责越会破罐子破摔,一个错误的决定最终会导致计划的全盘失控。
05-10 19:56
在这种情况下,要么补充能量让自己恢复健康状态,要么停一停,让自己平静下来再做决定。罗宾斯说,在四种情况下,什么都不做将是首选的策略:一是情绪激动的时候。过分喜悦和过分悲伤的时候常会出现决策失误。第二是危机时期。如果医生通知你需要手术,你无须陷入惊慌,而应去咨询另一位医生,避免马上决策。第三是信息不足的时候。第四是压力过大的时候。
05-10 19:55
美国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家斯蒂芬·罗宾斯指出,有一种选择的错误是“情感卷入错误”,“负面情绪会限制我们的注意力、加快决策进程并导致冲动行为。这最终会导致做出决定后的遗憾”。
05-10 19:54
饥饿、口渴、性唤起、吸毒、疼痛或者激动的时候,思维会去安抚这些情绪而忽略其他目标,调用“热系统”来思考问题,情感因素占了上风,就会导致一个人“失控”。在这之后,系统冷了下来,他们又变得理智,就会为之前的行为感到后悔。
05-10 11:51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乔治·洛温斯坦提出的“情绪温差”一说可为此给出解释,“在你不饿的时候,很难想象你在饥饿状态下的感受和行为。但你饥饿的时候,感觉就像你会永远挨饿”。这也就是为什么刚刚享用完美食时喊出减肥的目标是很容易的,饿着的时候去超市就会囤上很多根本吃不完的垃圾食品
05-10 11:50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一书中将意志力分成了三部分:一是“我要做”,忍受不适,坚持当下所做的事情;二是“我不要”,这种能力让你抵制诱惑,克制冲动;第三则是“我想要”,也就是明确自己的长远目标。一个长期的坚定的目标,能让你更愿意做一些不会立刻有好处的事情,在即时享乐之前多想一想未来会付出的代价。
05-10 11:49
双曲贴现”效应还有一个影响就是我们会轻易地做出承诺、制定计划。我们会认为,将来的自己有足够的意志力去减肥,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工作。做出那些不现实的期待时,会获得即时的满足感,但显然,等到真正要去完成它们的时候,挑战才真正到来。这一种被多伦多大学的珍妮特·波利维称为“虚假希望综合征”的心理作用,会使人获得虚妄的快感。人们乐于在一次次失败后重新制定目标,而非实实在在地做出改变。
延迟满足”能力带来的好处是为人熟知的,但时间会为决策带来不确定性,行为经济学中的“双曲贴现”效应表明,相较于复杂的未来结果,人们倾向于选择眼前的利益。如果可以在今天拿到100元或者在明天拿到110元,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但当这个情境移到未来——在一月之后拿到100元或者在一月零一天后拿到110元,那么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这两种选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由于时间的迫近,短期利益会压倒长期目标。
05-10 11:48
我们会高看即时享乐的价值,低估未来的重要性。由于这样一种“即时偏向”,我们会做那些能在当下带给我们刺激但对长期不利的事情,比如吃掉一块奶油蛋糕,不顾它对体重带来的影响;看两集电视剧,忘记明天要完成的工作。与此同时,我们会避免从事一些在短期内需要付出成本但较长时间后才能见效的活动,将它们拖延到遥远的未来,比如锻炼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