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7-04-05·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73个字,产生28条评论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7965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如何更好的掌控人生
586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森绿划线
05-10 11:39
美国喜剧演员、导演路易斯·C.K说,他在做决定时有一个“70%原则”,也就是说,不必等到那个完美的选择,只要对眼前这件事情有70分的评估,就可以开始了。70%的门槛会不会太低呢?路易斯说,只要你做了决定,这个选择的分数立刻就上升到了80分,因为没有为决策浪费时间这一点可以弥补很多不足。其他那些选择被你抛之脑后,你就可以专注地运用你的知识和想法将其完善到90分——我们不必苛求自己在每个决定上都拿到满分。
05-10 11:37
但当我们学会去计算每一个决定的成本时,它带来的幸福感就大打折扣了。满足者依然会评估各个选项的利弊,但是他们知道适可而止,只要发现了“还不错”的选择就会停下来。“满意”并不代表着要降低标准,但的确会降低期待
05-10 10:26
满意型决策”提出的背景是西蒙认为,人在做决定时的理性是有限的,一来我们身处在一个复杂的信息社会中,二来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受到限制的,既不能拟定出所有方案,也不能将它们排出一个绝对的优先顺序。
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所说的“幸福的跑步机”,会使他们很快就适应好事情,认为那是应得的,因此不再心存感激,并且有越来越高的预期,寻找更多更好的选项,如此循环下去,他们永远也无法得到幸福。对“最大化者”来说,满足常常仅是一瞬间的,不满足贯穿生活的始终。
最大化者”不仅在做决策时不容易满足,对待生活的态度常常也是如此。做选择的那一刻,他们满心欢喜斗志昂扬
05-10 10:25
人们对选择的预想是出乎自己意料的。人们对无法改变的事实不仅会接受,而且会更喜爱,反而对可以改变的东西,越来越不喜欢。”寻找“最大化”的习惯使得他们忍不住继续搜寻,并暗自掂量手中这个所谓的“最优解”与花花世界中的其他选择孰轻孰重。他们也不明白,为什么精挑细选的结果仍是一场空。
05-10 10:24
如果“最大化者”在茫茫选择中淘到了最优解,那么之前的努力也不算白费,但遗憾的是,“最大化者”的选择并不一定会让他们感到幸福。他们很容易后悔,对自己的决定不再满意。这种后悔不仅发生在决定后,还会在决定前就使之犹豫不决,施瓦茨将其称为“预期性懊悔”:如果我买了这件衣服以后,又找到了更好看的怎么办呢?
他们的连续统一体上只存在两极,无法意识到还有一个中间地带。
05-10 10:22
最大化者”不能接受犯错,对他们来说,不完美就意味着失败
05-10 10:21
满足者往往比最大化者更快乐,在选择泛滥的时代更是如此。满足者能用比较轻松的态度去做决定,找到喜欢的东西以后就下手,不会被过量的选择困扰;但最大化者就不同了,随着选择的增加,他们搜寻的范围也在扩大,最后很可能不堪重负。因此,最大化倾向高的人生活满意度低,比较不乐观,甚至更有抑郁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