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珊
2019-09-25·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351个字,产生2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对竞争的清醒认识
早在2003年,任正非就料到了华为如今的局面,他曾作过一个比方,说两支队伍爬山,从两个方向登向山顶,终有相遇和战斗的一天。他没想到的是,华为迎战的并不是美国的通讯企业,而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当时,华为的交换机产品已经开始挺进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实现了在国际各大主流市场的突破,移动终端产品方面也开始布局。为了避免现在局面的产生,任正非等人甚至想了一个方法,即将公司卖给摩托罗拉,为华为戴上一顶美国的“牛仔帽”。彼时,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两大巨头双雄并立世界手机市场,华为的手机还很不起眼。
两家公司都已经谈好了价格,还签了合同。如果一切顺利,华为将戴着摩托罗拉的“护身符”,打遍全世界。任正非名下现在也很可能多出一个产业,即打造世界上最大的拖拉机王国——那时候中国的拖拉机厂正处于崩溃状态,任正非等人想把所有的拖拉机厂买过来,他们有技术解决拖拉机漏油、发动机不耐高温的问题。不过,随后摩托罗拉公司内部出现了人员调整,新任CEO否决了收购案。是继续做华为,还是去卖拖拉机?公司进行了投票,公司里的年轻人都坚持要在电子领域继续做下去。任正非表示同意,他说:“你们都要做好准备,十年后我们将要跟美国比赛谁做得好。”
任正非一直对竞争和生存有着清醒的认识。2000年任正非发表演讲《华为的冬天》。他在演讲里说:“十年以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要知道当时,华为2000财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任正非总是对员工说:“活下去,永远是企业的硬道理。”
也因此,任正非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公司的管理上,如果不算今年,过去的十几年里,他只接受了两三次采访。他还将华为董事长的职务交给了孙亚芳,只因为“要签这个文件、那个文件,那都是杂事,都是打杂,跟清洁工一样”。“我希望自己更多的精力用在内部,而不是外部。我愿意做的就是万事都不管,就管这个公司,我的性格使然。”
任正非的理念和性格与他早年的经历不无关系。他出生在贵州安顺,抗战时期,父亲曾担任过国民党军官。在任正非的印象里,父亲一生谨小慎微,自知地位不高,从不乱发言而埋头在学问中,才安稳躲过了后续的动乱。1963年任正非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合并为重庆大学),毕业后入伍成了一名基建工程兵。任正非还记得施工现场经常是数十平方公里没有一间房屋,部队全都睡在草地上,后来工厂拨款建了大批的土坯房,漏风、漏水,“吃着世界上最大的苦”。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任正非带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空气压力天平,弥补了我国仪表工业的一项空白。
发表文章155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838人
哈哈,天下天鹅一样白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