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江涛
2019-09-25·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645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2003年10月15日,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返回舱 (视觉中国供图)
飞天时刻
“10、9、8、7、6……”当最后10秒的倒计时数到“4”的时候,位于发射架“神舟”五号飞船舱内的杨利伟,戴着厚厚的航天服手套,对着摄像头很自然地敬了一个军礼。这一事先没有安排的动作,成为此后中国航天员发射前的标配。
2003年10月15日9点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倒计时的终结,在火箭尾巴巨大的轰鸣声中,承载着中国人几千年来飞天梦想的“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10分钟之后,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浩瀚的太空迎来了第一位中国访客。
正像自传中所描写的,在杨利伟的记忆中,发射前后的几天时间,似乎如一帧一帧的画面,完全精确地按照预定计划在进行着。
10月12日7点45分,杨利伟和另外两位首飞梯队航天员翟志刚、聂海胜,走出位于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员公寓,航天城的家人和战友们已早早来到广场,为他们送行。在簇拥的送行人群中,杨利伟和家人依次话别,妻子张玉梅突然有点慌,问了他一句:“带便服没有?”好像丈夫是去上街还是出差。
9点20分,航天员搭载的专机起飞,约3个小时后,飞抵距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几十公里外的鼎兴机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三位航天员向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上将报告后,入住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一座取意屈原《天问》篇的两层徽式小楼。
10月14日下午5点,在问天阁举行的记者见面会上,三位首飞梯队航天员集体与大家见面。就在一个小时前举行的指挥部会议上,杨利伟作为首飞航天员,翟志刚、聂海胜作为备份航天员的决定才刚刚拍板。会议出现一个小小的分歧,有的领导认为应该第一时间通知杨利伟,让他有足够时间调整状态,有的领导却担心马上通知会引起他情绪异常,过于激动。航医所政委吴川生说:“航天员如果这么点东西都承受不了,怎么去执行任务?”
当晚7点钟,杨利伟在自己的房间,接到吴川生的正式通知,担任“神舟”五号首飞。和之前的预感一样,得知这个消息,杨利伟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平静地对政委说:“感谢祖国和人民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一定以一颗平常心去做好准备,完成首飞任务。”
此时,无论对杨利伟还是其他两位航天员来说,要做的只有一丝不苟地进行准备,因为他们内心都清楚,不到发射前最后一刻,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太空第一人”加加林上天那次,还是排在第三的备选航天员呢。
通知谈话之后,三人紧接着进行体检,然后是洗肠。当时的“神舟”五号飞船上并没有配备如厕装置,发射前三天,杨利伟便坚持食用低残渣饮食,起飞前又采取灌肠措施,以保证两天不会产生大便。至于小便,则通过缝在航天服中的“尿不湿”加以解决。
等这一切结束,已是发射前一天的晚上9点。得知消息后,翟志刚和聂海胜前来祝贺,又和他一起探讨技术细节,想办法缓解杨利伟的压力。聂海胜对他说:“你放心去,所有的东西我给你带回北京。什么也不用担心,家里有我们。”
10月15日凌晨2点,随行医生的敲门声把杨利伟唤醒过来。出乎意料,杨利伟竟然酣睡了五个小时,以至于没有听到第一次敲门声。
凌晨2点半,是三位航天员的早餐时间。为了给杨利伟壮行,翟志刚搞到一瓶红酒,给自己和聂海胜各倒了半杯,又给杨利伟的矿泉水杯子里滴上两滴,一起为成功干杯。
凌晨3点,三人离开问天阁时,采用俄罗斯航天员的惯例,在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杨利伟签的是“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另外两人则在“首飞航天员梯队”后各自署名。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15个推荐 粉丝67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