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王蒙:超越“伤痕文学”

作者:艾江涛

2019-09-25·阅读时长12分钟

330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129个字,产生2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9月17日,王蒙荣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方学辉摄/视觉中国供图)


“归来者”的歌声

1979年6月12日,王蒙和妻子崔瑞芳乘坐70次列车离开乌鲁木齐,离开新疆这块他们生活了16年的土地,返回北京。前往站台送行的达40多人,车内车外哭成了一片,相比一旁哭个不停的妻子,王蒙感慨万千,“记忆复活了,青春复活了,友谊复活了,文学也复活了。我们进入了当代中国的复活节日,复活的季节”。

在北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学界进行的一系列平反中,王蒙1956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也得以平反;搁置25年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也在一个月前刚刚出版;王蒙的“右派”问题得到更正,工作也得到落实,任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

对王蒙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够重新写作了。从1978年开始,文学解冻后的王蒙已在全国一些刊物开始发表小说和文章。多年以后,崔瑞芳回忆起在《人民文学》看到王蒙新发表作品的情景,依然难抑激动。“我马上放下正在批改的作业,抱起杂志就往家里跑。天正下雨,我把杂志揣在怀里,浑身上下淋成了落汤鸡,杂志却安然无恙。离家门还有八丈远,我就放开喉咙大叫:‘王蒙,你看,你的作品发表了!……’王蒙正在包饺子,那沾满面粉的手一把把杂志抓过去,嘴里念念有词:‘真快!真快!’20年了,我们从未有过这样的兴奋——他终于又回到了文学界!”

“文革”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文学界的主力由两类人群构成:在“文革”中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知青作家群;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遭受厄运的“五七”作家群。而不论从下放地回城,还是从接受思想改造的“流放地”重回文学创作队伍,借用艾青在1980年出版的诗集《归来的歌》的名称,这些“归来的作家”终于得到再度发声的机会。

与艾青、牛汉等一批老作家不同,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王蒙不过是个崭露头角的文学新人。12岁起参加党的地下活动,14岁入党,15岁便中止学业成为一名党的团干部的王蒙,自少年起便对革命与文学有着同样的敏感与热情。1956年,22岁的王蒙一边修改自己3年前即着手写作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一边写下后来发表在同年9月《人民文学》上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没有人想到,正是后者使他声名大振,也使他饱受厄运。

“20世纪50年代,共和国的第一代青年是相信的一代。我们相信美好,相信理想和理论,相信民族团结和人间友谊,相信工作,相信文件、会议、社论和总结……”半个世纪后,王蒙在他的自传中回忆起那一代青年的特点时,用了一连串的“相信”。王蒙创作的初衷,便带着那个时代敏于思考的年轻人的理想色彩。“最初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时,想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写几个有缺点的人物,揭露我们工作、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一是提出一个问题,像林震这样的积极反对官僚主义却又常在‘斗争’中碰得焦头烂额的青年到何处去。”

在这个短篇中,王蒙讲述了一个对革命抱着单纯而真诚的信仰的青年,在中共北京某区委工作的情形。主人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却发现他对革命的神圣想象在现实中受到打击,为实现理想所做的努力和产生的困惑,交织在他的身上。

小说起初受到好评,但很快被批评为有所影射,此后有关这篇小说的修改又成为问题。尽管毛泽东亲自为这篇小说讲了话,认为作者有才,但1958年王蒙还是被稀里糊涂地划为“右派”。在北京郊区经历将近4年的劳动改造后,王蒙虽然被摘掉了“右派”的帽子,但显然不再拥有写作的权利。不久,带着对新鲜世界的向往,他主动申请调往新疆,从此远离那个权力斗争的中心。

时隔20年再次提笔,王蒙的笔始终没有生涩,让他感受最深的反而是光阴流逝的紧迫感。在后来的采访中,他不止一次提到安徒生的一则童话:一个人的墓碑上写着,他是一个伟大的演说家,但是他还一直没有做讲演;他是一个伟大的画家,但到现在为止,他还没画过一张画。

在市文联安排的9平方米的招待所里,王蒙一口气写下《布礼》《蝴蝶》《夜的眼》等一系列小说。对那个难忘的写作场景,王蒙回忆道:“9平方米本身倒没有什么,问题是它前面是一个盥洗室,所有的人都要在那里洗脸、刷牙,声音非常大,后窗户上是一个电视机,整个招待所可能有50人在看这个电视,天气又很热,所以我一个人穿着大裤衩,光着脊梁,完全是一种在农村里赤膊割麦的感觉。我当时真是特别兴奋,我已经是过40岁的人了,结果突然出现了一种新的可能,那种心理,那种美好的心情真是至今难忘。”

文章作者

艾江涛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67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奋进的时代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698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