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特立独行者是怎样养成的

作者:维舟

2019-09-12·阅读时长5分钟

180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27个字,产生6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加藤周一


局外人

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有句著名的格言:“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这说得当然对,但话说回来,在那些复杂动荡的大时代中,想要“做自己”又谈何容易。那倒不是因为人们想去模仿他人,而是因为他们往往会身不由己地受到巨大外力的左右。在躁动不安的社会氛围中,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通过投身于某个更宏大的事业来改变点什么,在那里,他可以完全把“自我”融入进去,用巴枯宁的话说:“我不想成为我,我想成为我们。”

这意味着,一个不为时代潮流所左右的特立独行者,不仅是异类,还需要清楚身为异类所付出的代价,因为这不只是抗拒被卷入时代洪流,常常还会因此受人误解和攻击。日本评论家加藤周一虽然将自己的回忆录题名为《羊之歌》,但他笔下这个属羊的自我,看似温驯却不合群,乍看对现实并无激烈抨击,但又始终对它采取一种疏离、观察、剖析的态度。他成为著名评论家并非偶然,因为这种抽离出来客体化看待的视角,原本就是评论的基本要件。考虑到他出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那一年(1919),切身体验了日本军国主义从崛起到猖獗、到衰亡的年代,不能不说是极其可贵的,也可说是战后日本和平最需要的品格。


加藤周一作品《羊之歌》


他在回忆中也贯穿了这一点:在谈到家人时,注意的不是对他们加以道德评判,因为这并不能解释这个人的行为,他真正在意的是呈现、理解他们的个性。哪怕是全家人都不喜欢的大伯,他也并不觉得其游手好闲、对人冷淡无礼有什么可厌的,倒是觉得他正因此才从不卑躬屈膝,也没有鄙陋粗俗的地方。这使他更能欣赏不同人身为特殊个体的特质,多去感受,少下判断。

与此同时,他又是在一个清贵的小家庭中长大的,原就处于社会金字塔的塔尖,家教也宽松,无须像大家庭里长大的人那样需要服从集体。这赋予他一种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格格不入:无论对农村社会还是城市民众,像他这样的身份恐怕就算想融入进去都难。就像他承认的:“我是一个局外人,也许会永远过着局外人的生活。”只不过他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想要改变“局外人”的身份,相反,他是自觉自愿地甘于这样的位置,因为在他看来,认识到自己是局外人“并不代表后悔、遗憾,或是悲伤,它只是逼着你做一个决断”。

这样一种人格,在一个集体主义的社会中是不受欢迎的。苏联作家阿马利里克在《被迫的西伯利亚之行》中曾写道,他在流放生活中放牛时发现,有一头牛虽然不淘气,但时不时独立离开队伍,“总让我劳神,我不知道它独自一个在搞什么名堂。所以我明白了,为什么领导人如此仇视那些对于别人给予有力的反击也满不在乎的个人主义者”。

文章作者

维舟

发表文章33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419人

涉猎驳杂,少时沉迷于古典文学与历史,长而旁及社会学、人类学等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制造偶像

谁决定TA站在舞台中央

740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