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诗婷
2019-07-17·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149个字,产生3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1963年《人生七年》第一次拍摄,14个7岁的孩子第一次在伦敦聚集
曾经的伦敦东区男孩托尼在63岁这一年经历了生意失败,重新开起了出租车。但他对自己的大半辈子很满意。他尝试了想尝试的一切,尽管最后都失败了。“但至少曾经拥有,不是吗?”托尼对着镜头说。
同样63岁的约翰放缓了年轻时的飞快语速,他开始喜欢园艺,醉心于与保加利亚扶贫有关的公益事业。21岁时,他渴望从政,42年之后,皇家律师约翰放弃了他的政治梦。
也有人运气更差些。林恩没能活到63岁,58岁那年,脑袋里搭错位置的那根血管要了她的命。为了纪念她,并表彰她平凡而微不足道的一生对于儿童阅读事业的贡献,东伦敦贝思纳尔格林区有了一间以林恩命名的小小的图书阅览室。
俄罗斯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雕刻时光》里提到过,导演的本质就是雕刻时光,电影是“从一团时间中塑造一个庞大、坚固的生活事件组合,将他不需要的部分切除、抛弃,只留下成品的组成元素。”
每部电影都有不同的对时光的雕刻方法。有些电影是用来凝固时光的。比如《热情似火》,玛丽莲·梦露永远定格在她最美的年华里。比如《浮生一日》,24小时的时间被塞满了的平凡人的生活拉长了。还有些电影是用来展现时间流逝的,托尼、约翰、林恩参与的“人生七年”系列纪录片就是这样的电影。
发表文章218篇 获得12个推荐 粉丝839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