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厨花君
2019-06-11·阅读时长5分钟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厨花君。现在正式开始我们的花园之旅,这是我们课程的第一讲。我将为大家介绍三位不同凡响的“大个子”——大花飞燕草、毛地黄和羽扇豆,我们将它们称之为“花境三高”。
走进世园会,最先看到的是户外的花境,东一片西一片,它们依据不同的主题设计,同时凝结了很多园艺工作者的灵感。如果你是一个园艺工作者,可能会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植物,比如我就看到了“花境三高”。花境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呢?是那些高个子,就是那些大约有一米多高,开得最为娇艳,花朵的颜色也相当亮眼的植物。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其中的一位,古人经常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我们这里“花开三朵”也是先表一枝。
先从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毛地黄开始说。毛地黄和中国人熟悉的中药地黄是什么关系?它们同科不同属,算是远房表亲。因为两者的叶片和花形都较为类似,但个头上差别非常大。我们熟悉的“六味地黄丸”中的地黄是一种野花,最高长到大概膝盖的高度,而毛地黄则是很高大的观赏植物,大概会长到1米5左右高度。因为高大、耀眼,花期长,所以在花园绿化中经常会被用到。
▲毛地黄花境实例
图片由主讲人提供
▲地黄
Shizhao 摄
毛地黄既有高度又有颜值,总状花序持续性开花,非常有瞩目度 。仔细看毛地黄的花冠 非常有意思,它是筒状的,所以英文名字叫“Foxglove”,中文是“狐狸手套”,就是说狐狸可以把它的花朵套在自己的爪子上,消除脚步声,这样干坏事可以不被发现,类似的原理它还有诸如“女巫手套” 这样的名字。
▲“狐狸手套”
Matthijs van den Berg 摄
看到毛地黄的筒状花,我想起童年的一段经历。很多人童年的时候都看过,比如一串红、地黄或者是泡桐的花朵开花,把它摘下来, 然后吸它里边的一点花蜜,甜滋滋的味道还蛮好吃的。
▲ 一串红
Renjusplace 摄
但是千万不要对毛地黄有同样的举动,因为毛地黄是一种有毒的植物,它所含有的成分有可能会导致头晕呕吐,心率失调。它其实也是一种药材,在医学上用来提取一种叫做地高辛的成分,这是一种强心剂,对于心脏暂停衰弱的病人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普通人服用了的话就会造成心率失调,所以千万不要去摘它的花来吃。
经常和毛地黄结伴出现大花飞燕草,也是一个识别度非常高的观赏植物,它的花朵是非常少见的蓝紫色,只要你见过一次,肯定就能分辨得出来。大花飞燕草 蓝宝石般的美让它特别受英国人的青睐。英国人对于蓝色有一种我们不知道理由的热爱,比如他们对于矢车菊、大花飞燕草都极度热爱。
我们来普及一下大花飞燕草在植物上的归属。 大花飞燕草其实是一种人工杂交培育出来的品种,并非是原生品种的飞燕草的一种,同科不同属,而是利用翠雀属的高翠雀和诸多的同属植物杂交而来的,所以确切地称呼它应该是“大花翠雀草”。 但可能是因为它的花朵跟飞燕草确实是相当的类似,所以就被赋予了这样一个名字。
▲大花飞燕草
图片由主讲人提供
大约在19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开始利用翠雀属的高翠雀和诸多的同属植物来培育大花飞燕草。大概在20世纪初的时候,英国有一个很著名的苗圃叫“blackmore & langdon”,对大花飞燕草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这个苗圃至今还存在,并且在2013年的“切尔西花”展上,因为对于大花飞燕草别出心裁的运用,而获得了当年的花园评比的一个主席奖奖项。如果你登陆它们的官网,首页的广告图绝对会看到大花飞燕草。
▲“blackmore & langdon”在2016汉普顿宫花展陈列
Jonathan Cardy 摄
▲“blackmore & langdon”标志
大花飞燕草现在也是户外花园里特别有人气的品种,特别是在英国,几乎所有的花园里都能看得到它的存在。因为英国的海洋性气候非常适合大花飞燕草的生存,而在北京世园会的会场里,因为气候比较干燥,其实大花飞燕草的适应度并不是特别的好,如果天气热的话,它的花朵非常容易衰败,这样就影响了它的美观度。如果大家想要去看的话,一定要尽快。
▲大花飞燕草
“三高”的第三高是羽扇豆,它有另外一个更为接地气的名字叫“鲁冰花”,也就是那首著名的流行歌曲里“夜夜想起妈妈的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唱到的。在闽南语里“路边花”读起来像鲁冰花,所以现在鲁冰花这个名字反而更为人所知。
羽扇豆是一种豆科植物,在中国台湾的茶园里羽扇豆是被作为一种绿肥植物来使用的,“羽扇” 两个字是因为它的叶子像是一把羽毛扇,所以被称为羽扇豆。羽扇豆是新西兰特别有标志性的植物,我们的冬季也就是新西兰的夏季,羽扇豆会进入盛花期,漫山遍野地盛开。每年你都可以在各种旅游论坛上看到羽扇豆,花海的报道真的是美轮美奂,像仙境一样,所以,我有很多花友就念念不忘,一定要去看一次羽扇豆的花海,然而一个新西兰的朋友跟我说,它就是灾难性植物,因为它在当地的适应性特别强,所以只要有羽扇豆开放的地方,其他植物会被它欺压得没有存身之地,对于生物的多样性是一个很大的破坏。可是在世园会看到羽扇豆却是由衷地赞叹,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惊喜且美丽的开花植物,“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在羽扇豆的身上,我领略到了这句古老的谚语的智慧。
▲羽扇豆
图片由主讲人提供
“花境三高”虽然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比较适合夏季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在北京适应得都不是特别好。在6月中上旬的时候,还能看得到它们相对美貌的一面,一旦进入高温酷暑期,它们的表现就会差强人意,所以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没有看到在世园会上看到中国本土有高度的植物,比如蜀葵。它是中国原产的植物,超级耐干旱耐酷暑,适应能力强,从5月下旬开始进入盛花期,可以持续一个月左右的盛开,是一种非常惊艳而有高度的植物。
▲ 蜀葵
Stan Shebs 摄
当年的植物猎人把蜀葵从中国带到欧洲之后,欧洲人对它也是相当的惊艳。在文艺复兴的中后期,大部分静物画家的作品里都能找到蜀葵,反而是在北京举办的世园会里,它却没有大放异彩的机会,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点小小的遗憾。
看完了“花境三高”,大家是否认识了花境中的大个子们呢?下一节,我们的视角将从高处转移到低处,去见识一种我们都很熟悉的地被植物——蒲公英!好了,这一节的分享到此结束。下一节,再见!
本课程由 三联中读 x 百度识图 联合出品
欢迎使用百度识图查询更多植物知识
如果你热爱植物,欢迎你转发下面的海报
呼吁更多人一起,加入探索植物世界的行列
发表文章7篇 获得23个推荐 粉丝111人
园艺作家、资深媒体人、都市农艺实践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