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配货才能买的理光GR相机,越挨骂,越涨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14分钟

52人看过
理光GR是如何从摄影利器变为电子茅台的

这是电子厂的第221篇原创


“如果说摄影是一场战争,那单反是重武器,理光GR就像是贴身匕首。”


对于专业摄影师来说,GR系列是他们在商业拍摄之外,捕捉家人生活时的绝佳利器。


小红书@爱麻花花


对于文艺青年们来说,小红书上的一张打着理光GR标签的照片,早已是社交货币——咖啡馆窗上的雨痕、旧书摊泛黄的书脊、地铁里打盹的陌生人,还有经典的日暮时分的“理光蓝调”街景。那些帖子下,一些赞美的言论,似乎让理光顺理成章,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载体。


“手机拍照太随意,单反又太隆重。GR属于那种刚好在认真与随性之间的存在。”


小红书@yokoego


回望理光GR在中国的“破圈”之路,绕不开两个时间点。


2013年,初代数码GR发布,巴掌大的机身塞进APS-C画幅的cmos传感器,这等同于给桑塔纳里装进了12缸发动机,而此时相机重量比一听可乐还轻。摄影师们眼前一亮,决定工作用单反,生活用GR;


6年后,2019年,GR Ⅲ的发布恰逢国内社交平台兴起,各类网络“生活美学”风潮中,年轻人厌倦手机千篇一律的磨皮、滤镜,开始渴求于理光独一份的“有呼吸感的真实”。


如今,在小红书上搜索“理光GR”,超过12万篇的笔记完全说明了该系列相机的影响力,陈冠希、文淇、李现等一众明星也都将它列为扫街神器——连伍佰老师都是亲自示范了,理光抓起来就能“咔”一张的利落感。



与此同时,售价一路上涨的理光GR系列,成了摄影圈里公认的新电子茅台。某鱼上带着“影视飓风Tim同款”标签的理光相机,标价最高达到了9999元,直逼富士X100VI。



理光GR Ⅳ将在秋天上市的消息,曾一度让那些“苦溢价久矣”的人有了一些期待:“新机发售了,GR Ⅲ是不是就能降价了?”


然而,这台备受瞩目的新机的发售,却很快出现了新的变数。


2025年7月25日,理光在北京“GR SPACE”举办GR Ⅳ真机首秀后,多家头部数码科技类媒体于8月7日集中发布详细上手体验,内容涵盖了机身设计、防抖测试、滤镜效果等核心亮点。8月8日起,上述文章链接大量被删除;B站、YouTube等平台的许多体验视频也设为私密。


理光成了薛定谔的相机,在上市前,它看上去存在过,又没存在过。网友们因此议论纷纷:


“参数可以撤回,但饥饿感必须留下。理光这是妥妥的饥饿营销。”朱静说。


的确,从今年五月理光宣布已正式开始开发最新型号GR Ⅳ,且GR Ⅲ 将于7月停产时开始,广大摄影爱好者们便品出了些饥饿营销的意味。毕竟作为紧凑便携的街拍神器,理光的这个GR系列近几年是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的——常年缺货不说,加价才能提机更是常态。



更有趣的是在今年618期间,理光GR Ⅲ突然面向消费者敞开供应了,摄影发烧友们刚觉得理光有点良心了,再一品,这不就是因为新机就快发售了,清库存嘛。


如今,GR Ⅲ的库存还剩多少我们不知道(反正只可能在二手市场越卖越贵),GR Ⅳ的前序评测却接连消失,网友们便犀利起来了——


“其实该升级的地方都应该升级了,只是这次升级,应该是比苹果还能挤牙膏的升级吧。”


“听说理光日本总部还未准备好GR Ⅳ上新,国区已经开完线下体验会,让人家发帖了,严重打乱了理光原本的宣发节奏,理光官方也已删掉预热的视频。这世界可真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啊。”朱静说。


总之,不管理光是把相机回炉重造加闪光灯去了,还是将饥饿营销玩出了新高度,理光这把“电子茅台”的罗生门式新酒开瓶仪式,侧面展现出了这个品牌以及GR系列在摄影圈层内的影响力。其实,中国街拍党对GR系列的信仰充值早已自成宇宙,主要GR系列,它不仅理光,还能理财。


“当年6080首发买的GR3X,被摄影群的人笑了几天,笑呗,我也笑,他们笑我不懂相机,我笑他不懂市场。现在这机子,闲鱼上8000起卖。”朱静说。


“我2016年就想买一个理光GR2,一直等二手价格下来,今年2025年了,价格还没下来呢。”摄影爱好者Travis说。


理光Ⅱ,2015年发售价4800,如今二手价5588


作为新电子茅台,RICOH理光是继富士之后最保值的数码相机品牌之一,如果非要先言简意赅地梳理出理光GR系列作为抓拍神器在摄影圈里永久保值的原因的话,那我想说,森山大道和陈冠希都爱用它。


不过如果要梳理出理光和它经典的GR系列是如何被酿成电子茅台的,那么一两句话,显然是说不清楚的。



先简单说说理光GR的断代史。


1996年,东京街头。一个穿风衣的日本摄影师从口袋掏出巴掌大的金属方块,拇指轻推电源键,镜头“咔”地弹出——理光GR1的诞生,让相机第一次学会了“隐身术”。彼时是胶片时代,摄影师们突然发现:原来捕捉生活不需要长枪短炮,SnapShot快拍模式下,2米外的自行车、5米外的报亭、无限远的霓虹招牌,都能在抬手间定格。


这个叫森山大道的摄影师使用的理光初代GR机型所拍出的冷峻、粗粝质感的照片,成了摄影迷们争相模仿的街拍质感。


实际上,森山大道混用过多款GR,GR1v是他后期的主力机型。


初代GR独特的SnapShot快拍模式会在拍摄前自动固定拍摄距离和估焦范围,无需等待,按下快门可直接拍摄,这种模式非常适合穿着风衣的森山大道和他的街拍风格——咖啡师扬手的咖啡渍、地铁闸机翻飞的裙摆,抬手即得。


2005年,GRD1的诞生标志着理光数码时代的到来。理光固执地保留胶片GR的灵魂操控:右手拇指区的ADJ拨杆如钢琴黑键,单手就能调曝光补偿。



几年后,2009年,GRD3换上F1.9大光圈,文艺青年们发现,在咖啡馆昏暗的灯光下,终于能拍清拿铁拉花的纹理了。尽管画质被同期微单吊打,但依然有人甘愿为这份用拇指操控的浪漫买单。


2013年,APS-C画幅时代到来,理光推出了首款APS-C画幅固定镜头机型——GR,摈弃了Digital的后缀。新机依旧具备可以放进口袋里的小巧机身,同时延续了GRD系列单手操控、ADJ拨杆、SnapShot快拍模式等经典设计,但在画质上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配备了约1620万有效像素的APS-C画幅CMOS,将数码GR的成像表现带到了新的高度。至于镜头,等效28mm F2.8的规格也仿佛让人看到了1996年的那台GR1,情怀、诚意都很足。



近几年来,理光的热门型号如GR3、GR3X,溢价一直维持在两三千元,是摄影圈内公认的电子茅台。至于它为什么能成为硬通货,原因大致如下:


首先,大师背书——森山大道是摄影圈内的顶咖,他用的机型,当然也是咖了。森山大道后期大量使用的GR21(21mm超广角)这款机器,理光早已借势营销为“大师同款”,将一个摄影工具升华为文化符号了。


其次,极致便携——理光GR可谓把画质和体积做到了极致的便携相机。同焦段下,画质比它好的体积没它小,体积比它小的画质远没它好。毕竟作为能塞进裤子口袋里面的相机,理光GR可以解放摄影爱好者的手腕、颈椎、肩周。在漫长的扫街过程中,减负增程。



再次,社媒放大的胶片基因——CCD相机近年风靡网络,理光GRD4之前的型号,都搭载着CCD传感器。当小红书一众博主在晒理光GR Ⅱ的摄影图时,往往会配文案表示相较于一些更新的机型,它没有那么重的“数码味”,多了几分模拟胶片的味道,这种氛围感、复古感强的照片被很多用户追捧后,再加上新型号的价格实在高得离谱,于是,老理光卡片机的价格噌噌上涨。


最后,饥饿营销——自2020年理光爆火于网络后,超高的热度加上理光本就不太富裕的产能,让旗下所有机型都一机难求,想要买到机器,基本只能加价或二手,换言之,想要原价买到理光相机是几乎不可能的。如今,GR Ⅳ即将发布,这就意味着GR Ⅲ即将停产,而不少业内人士预测,面对GR Ⅳ微乎其微的升级,GR Ⅲ的二手价格很可能再涨一波。


那么,GR Ⅳ这旧茅台瓶里,究竟装了什么新酒?



那些突然下架的理光GR Ⅳ推文是有网页快照的,于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第一波体验后的博主的评测,总结如下:


相较于GR Ⅲ,GR IV的镜组结构提升了:新设计的镜头组件,3片非球,应该能够带来画质提升。新的镜筒结构也带来更快的启动和对焦速度;


成像核心提升了:背照式2574万像素CMOS+GR ENGINE7处理器,高感性能也有所改进,相比 GR Ⅲ扩展增加了一档;


防抖性能提升了:真5轴6级,街拍更方便;


色彩提升了:全新的“电影”视觉色调和颗粒感“大小”“强度”可选的细腻调教,暖色优先的白平衡模式;


易用性都能进一步提升:曝光补偿改为按钮操作。53GB内置储存和新的电池,保证了随时随地都能出门拍摄。


“呼吁大家今年都别买!忍住!到了明年再买,不要给热度!不要表现欲望!这样就没有溢价,没有黄牛,没有炒作!”这位网友对评测的回复表达出了不想惯着理光的感情色彩,不过回复它的高赞评价是:“然后你自己偷偷首发买是吗?”


“感觉没特别吸引人的升级,尽管cmos、芯片、防抖、电池、镜头全换了,但我这种GR老用户完全提不起兴趣啊。”朱静说。



实际上,根据风评,GR Ⅳ的便携性、稳定性、出图质量皆略有提升,是值得入手的,但搁在当下这个相机的‘电子茅台气象’里,购买它的人里到底有多少是冲着28mm快拍的三十年真功夫,又有多少是正盘算着用理光来理财,还有多少是买来刻奇,过一把文艺新中产瘾?


一台相机的首发评测下如今挤满‘忍住别买’的呼声,而黄牛圈子里可能已经把定金定在5000元时,我们不得不承认:GR Ⅳ早已不是单纯的摄影工具,它已经越来越像一个高溢价的玩具,和富士X100VI的抽签狂欢、大疆Pocket 3的配货规则一起,正把相机市场拖入一场‘茅台化’的大河里。



我们来看几个电子茅台界的翘楚:


富士X100VI,官方价11390元,现货炒至17000多,京东上,超百万人预约,抢首轮发售的80台,也不知道中签率和北京车牌摇号的概率哪个大;


大疆Pocket 3,3499元标准版是常年缺货的,黄牛因此发明了一个“配货制”——买全能套装(加价1000)才给排队资格; 


佳能G7X2,早几年4399元的价格无人问津,后来小红书上的标签把它封为“清冷感神器”“富士平替”后,在二手市场价格飙至6000元上下;


CCD电子垃圾,以前在鬼市上50元论斤收的旧相机,在近年来的冷白皮摄影风潮下,被贴上“Blackpink同款”标签后,卖至千元价格。



看上去,上面是各类市面上流通广泛的茅台们的香型图鉴,但实际上,这也是一些人的理财产品清单。


对于一些文艺党来说,理光相机早就从工具变成道具了。


你去798艺术区的画廊里或是南京先锋书店看看,走一百米你可能能碰见三个脖子上挂富士的年轻人,镜头盖上写着“Vincent”或“Chloe”的手写体签名。画廊里是画家的人生策展,朋友圈九宫格照片是他们的人生策展。


他们某天被种草了GR,幻想自己买了之后能化身为森山大道,相机放在包里每天带着它挤地铁上下班,美其名曰“记录生活”,全然忘了自己的手机也是带摄像头的。


然后,热情在几周内很快消退,因为每天生活都差不多,他们用它拍拍路边的老头、迎面走来的行人、卖早点的小摊,然后发现,一些生活里的“决定性瞬间”并没有出现。


最后,看看柜子里吃灰的单反,把理光GR也放了进去……


还有那些新中产们,他们秉持的原则是股票易跌基金老绿,不如买台理光或富士当理财产品。


的确,一台理光相机涨5千,一个月房贷钱不就出来了吗?



算一笔账就知道了,一个中产,买套学区房,300万首付,每年房价跌5%;买个教育基金,50万首付,年化收益1.2%;买台富士X100VI,付了1.7万,然后发现年化收益是30%。


你说他是不是每天盯着自己桌上的相机要比盯着基金账户解压多了?


对于它们来说,一台持续涨价的相机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心理对冲工具”。


现如今,相机的电子茅台模式早已锻造了一个魔幻的消费场域,在这个场域里你能看到文青的社交需求与中产的焦虑——他们都渴望被看见、害怕被落下。


于是,他们用焦虑与欲望,给这一台本无神性的理光GR系列镀上了点佛光。GR便成了某些人手中的高溢价玩具。



想象一下,一个上海的摄影爱好者,一把年纪了,还在用理光初代GR1拍摄路人。他不懂APSC或像素密度,只知道按下快门,就能留住上海街头的烟火气。与此同时,北京三里屯的潮人正用GRⅢX拍摄咖啡拉花过程,小红书发了之后,焦急地等待着社交媒体的反馈,甚至无心品尝咖啡。


同样的一块CMOS图像传感器前,有人用相机记录生活,有人用相机装点生活。


可别忘了,森山大道是在用同款相机戳穿生活。


也许某天,我们可以消灭掉理光的溢价,但在崇拜工具的年代,我们不一定能重拾那双不需要取景器的眼睛。


毕竟,当相机从工具变成道具又变成理财工具时,我们可能已经离摄影的本质越来越远了。


可能我们最该放进口袋里的,不是一枚又一枚高溢价的理光玩具,而是随时准备捕捉真实的勇气。




 END 


你会买什么相机?



今日厂内车间值班表⬇️


监工丨Benjamin

质检员丨梅卡

螺丝工丨哈尼

视觉流水线丨玉米

图片来源丨互联网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40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