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19-05-09·阅读时长2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84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海伦)
身后名望
迪费生前就被公认为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重要作曲家。他的职业生涯大部分都处于相对平稳的历史时期,他在形成综合性新风格的音乐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并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这种新的音乐风格包括了15世纪30年代的“英国风格”(contenance angloise,指当时英国音乐对欧洲大陆的影响。——译者注)、创作《Missa‘Caput’》的音乐大师的音乐中所拥有的娴熟的配器和对位手法,以及从奥克冈和青年比斯努瓦(Busnoys)的音乐中所呈现出的某些基本要素。迪费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收获15世纪中期非凡的综合性音乐语汇的同时,还保留了大量的古老传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半音音乐的运用。然而,在迪费去世之后的那个时期,音乐风格发生了相对较快的变化,迪费的音乐好像并没有对若斯坎(Josquin)这一代作曲家产生深刻影响。新一代作曲家的作品也很少采用迪费的音乐作为素材来源,只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外,那就是纪尧姆·福格斯(Guillaume Faugues)的《Missa‘Le serviteur’》是在迪费晚期一首回旋歌的基础上创作的。事实上,在1500年左右出版的大部分音乐资料中也罕见迪费的音乐作品,特别是在早期印制的世俗和宗教音乐的作品集中。但布鲁塞尔有资料显示,迪费的作品在1507年还在上演,康布雷也有在1515年至1535年上演迪费音乐的记录。此外,直到16世纪中叶,音乐理论家们都在不断地引证迪费的数部作品。理论家和史学家们始终把迪费视为他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名字被频繁提及,并一直延续到19世纪开始的学术界对中世纪音乐的复兴。但17和18世纪的大部分作曲家并不熟悉迪费的音乐,可能也只有G.B.马蒂尼神父(Padre G.B.Martini,1706-1784年,意大利作曲家、理论家。——译者注)与众不同。同样的,法国在涉及到有关教堂历史的著述中只是把迪费作为牧师,却没有意识到他作为作曲家的重要性。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87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