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19-05-09·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3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金炎)
1943年,肖斯塔科维奇成为了美国文学艺术学会和文学艺术研究会的荣誉会员,同年夏,他创作完成了《第七交响曲》的姊妹篇《第八交响曲》。当时,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已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德军正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守和溃退,在苏联人民面前出现了一片光明的前景。肖斯塔科维奇写《第八交响曲》,正是表达了当时苏联人民的心声。可以说第七和第八这两部交响曲的题材都是战争,但《第七交响曲》对战争场面的描绘较为具体,而《第八交响曲》则比较隐讳、不易琢磨,值得注意的是,这部作品不但没有全面或者说全盘地颂扬所谓的美好生活,音乐反而在有的段落中显得相当阴沉、滞重,例如占全曲近一半篇幅的第一乐章和徐缓的第四乐章便是这样,因此,如果说这部作品反映了苏联人民所经历的灾难和痛苦,似乎更为贴切,可谓是人民苦难的悲剧性史诗。肖斯塔科维奇本人也曾表达过他的观点和蕴含在这部交响曲中的哲学思想,他认为生活是美好的,黑暗的东西存在,但终将灭亡。
《第八交响曲》的构成形式有点类似马勒的《第一交响曲》(同为五个乐章,并分前后两大单元)。这五个乐章中,除篇幅浩大的第一乐章和短小的第二乐章外,其后的三个乐章均连续演奏,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前后两大部分。交响曲以弦乐器上一个严峻、坚定而悲怆的朗诵调引子开始。和作曲家之前所作的《第五交响曲》一样,这个主题一开始便以极大的悲痛感、富于斗争性的热情,以及些许浪漫主义的讥讽性做作而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呈示部开始后,在勉强可以听见的弦乐器匀称和弦的背景上,小提琴引出了缓慢的第一主题。这是肖斯塔科维奇典型的紧张沉思的主题,小提琴的音色因弦乐器组的近指板演奏而显得黯淡无光,表现出一种受到抑制的、严肃的感情。这支悲伤、沉思的旋律逐渐活跃起来,变得越来越热情了,它焦急地不断冲向高处,几乎冲破了悲痛情绪的阻碍。这个主题的情绪色彩是异常丰富的,它那感情的连续不断的发展,构成了一股像抑扬顿挫的语言般的旋律巨流。第二主题和前面一样,其感情力量的源泉来自于富于歌唱性的旋律,而弦乐器轻轻搏动的和弦伴奏又为主题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梦境般的美。乐章的发展部从四支长笛在冷漠的低音区咏唱引子主题开始,其他木管乐器随后加入。不久,铜管乐器和定音鼓上响起了先前作为第二主题伴奏的节奏型,小鼓以改变了的节奏接了过去,这种令人激动的节奏仿佛鞭策音乐奋力向前,直冲向紧接着的一个音响顶峰。在发展部的一个新的段落中,速度突然由柔板转为不太快的快板,一支刚毅的旋律以弦乐齐奏的音响呈现,作为伴奏的是长号的顿音和低音弦乐器的拨弦,在这不祥的背景上,不时可以听到带有引子主题轮廓的剧烈刺耳的尖啸。尖锐刺耳的音响越来越占上风,并汇合成沸腾般的音响组合,它淹没了所有的主题旋律。音乐转入快板后,出现了一首粗野、沉重的进行曲,这进行曲的主题由小号和长号横暴地奏出,其旋律轮廓基本上与第一主题相同,只是速度、进行的性质、力度和音色的变化使这个主题成了凶神恶煞般的敌人的写照,而它的伴奏(乐队低声部和定音鼓机械的节奏)也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敌人进逼的步伐。再现部转入柔板,整个乐队的一阵阵咆哮仿佛是整个世界愤怒的抗议,其威力势不可挡。高潮平息后,在弦乐器微弱震音的背景下,响起了英国管的旋律,纯洁而热烈,充满了人情味,感人肺腑的独白。乐章的末尾笼罩着温和、悲切的情绪。音乐回顾了开始处一些主要主题及乐思后,结束在呈示部第二主题的轻微的伴奏音型中。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87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