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冬婷
2017-11-15·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432个字,产生64条评论
发表文章79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1348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三联人文城市奖总策划。
自然、人性与新经济
771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lesen划线
11-25 23:04
李铁:现在正面临选择,分类放权。一是对于5万以上人口的886个特大镇,它们是新经济的最重要载体,给它们一定的活力,这些镇可以吸纳更多人口,发展更多产业;第二,对于都市圈的小城镇,也应该允许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样就可以解决城市人口低价住房问题,然后把低端的产业迁过去,形成一种新的活跃空间;第三,我们的“逆大城市化”现象也逐渐产生了,消费发生了变化,旅游人口大幅增加,有特色景观的小镇随之涌现,这一阶段特色小镇的含义也不一样了。
136*****030划线
08-11 10:04
发展实体经济最核心的是寻找成本较低的有利于要素积累的空间载体,
134*****933划线
09-05 12:48
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的浙江调查,他去了一系
肥宅人划线
08-13 15:41
镇一级普遍两类成本低:一是制度成本低,没有太多的管制;二是经济成本低,要素聚集从高处往低处流。
08-13 15:40
这种模式虽然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大收益,但它的破坏也是巨大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把整个的创新机制给彻底摧毁掉了。
08-13 15:37
十九大习总书记的报告中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Maeve划线
08-23 15:21
实体经济要发展,要走技术革新这条路,要通过一点一点积累形成品牌,我们才可能在世界上形成竞争优势,而房地产是没有竞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