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若茜
2019-03-06·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240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费迪南德·封·席拉赫曾是一名刑事案件律师,如今,他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剧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科里尼案件》被认为是德国当代文坛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全球被翻译成近40种语言出版,前不久也有了中文版。据说,德国现任总统非常喜欢这本书,但他读完后提了一个问题:席拉赫一定要写那么多残忍的事吗?他就不能省掉一些?
的确,翻到小说的第二页,“残忍的事”就已经开始了。那是主人公科里尼的作案经过:当四颗子弹射进汉斯·迈耶的后脑勺令其殒命,科里尼把手枪放到了桌上。他站回倒在地上的男人身边,用脚把死者翻了个个儿。突然,他抬起鞋后跟,朝死者的脸踩过去,他看着这个人,又踩了一脚。而后他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不停地踩下去,血液和脑浆溅到了他的裤脚上,地毯和床架子上也到处都是。直到鞋后跟掉了下来,科里尼才停住。法医根本没有办法计算清楚踩蹬的次数,死者的颧骨、下巴、鼻梁还有脑壳被压成了一堆。
很多人认为这是书中最残忍的一段,甚至让人读得有些不适,但正如席拉赫所说,它不能被省略。根据他处理了25年刑事案件的经验,犯罪现场的尸体上如果只有一个枪洞,那很快就可以判断为一起冷酷的谋杀,很可能是为了钱财。但如果尸体上有二十几处刀痕,则一定不是为了钱财,而是因为嫉妒、冤屈、复仇等等。科里尼对死者尸体残暴的蹂躏,几乎承载了他积压了一生的愤怒。
科里尼是一个在德国做了34年工人的意大利人。这34年中,他始终品行端正,默默无闻。作案后,他闭口不言,没有人知道他和死者——这两个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交集的陌生人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联,更没有人明白他的作案动机。直到辩护律师的调查一步步深入,汉斯·迈耶曾经是纳粹军官的身份浮出水面,事情才逐渐明了。科里尼的父亲就是在他的命令下被枪决的。
司法界的战后丑闻
《科里尼案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它背后所牵扯的是战后德国司法界的一桩真实丑闻:1968年10月1日,德国通过了一条极不起眼的《行政犯罪法的实施法》,它改变了追究刑事责任的失效期。这条法律看似无足轻重,以至于当时联邦议会都没有对它进行过哪怕一次讨论,似乎没有任何一位联邦议员理解这条法律的意思,也没有一个人发觉它将改写历史。而事实是,它使纳粹战犯在战后得到了轻判,有些战犯甚至没有得到任何判决,完全逃脱了罪责。科里尼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寻求公正”。
在德国,纳粹在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被称为“第一罪责”,而战后这桩司法丑闻所引发的后果被称为“第二罪责”。“国际上普遍认为德国人在战后真正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么一句话就能简单概括的。”席拉赫解释说。1945年战争结束后,德国看似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实际并非如此,战后德国政府机关中所有的重要岗位,上到部长下到行政公务员,几乎全部由以前的老纳粹继续留任,原因是无法立刻找到一拨新人来承担那些责任。在德国的司法系统中,联邦大法官及各州法官也几乎都是原来的纳粹。用他的话说:“我们能对他们有什么期待呢?他们会对那些纳粹当中的大罪犯做出正确的裁决吗?还是做出相反的裁决?”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真正了解“第二罪责”的人并不是很多。据席拉赫所知,只有几个从事法律职业的人从他们的专业层面写过一些文章探讨,读过的人很少。这件事的始作俑者爱杜阿德·德雷尔直到1996年去世都仍然是集荣耀于一身的社会名流。席拉赫决定以此事作为故事内核写作长篇小说,正是为了以一种更通俗的方式,在一种更畅销的读物中使这段历史丑闻为人所了解。
他认为,“第二罪责”甚至比“第一罪责”更加可怕。“一种罪行没有得到法律的正义伸张,几代人都将不得安宁。”席拉赫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说。在他作为刑事辩护律师的职业生涯当中,唯一能够帮助那些被害人的就是搞清楚事实,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相比之下,对于国家而言,要搞清楚某一个历史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则要困难得多。但不管怎样,都必须如此。否则,一段不明不白的历史会成为一个巨大的负担,永远压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人是没有办法带着那么沉重的包袱继续生存的。
发表文章103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708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