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梓辉
2019-03-06·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965个字,产生2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电子烟的戒烟迷局
2014年的时候,因为想要孩子,抽了14年烟的张超琢磨着要把烟给戒了。他没有用传统“吃零食”的方式来戒烟,而是选择了“抽电子烟”,原因是“最起码我嘴里还叼着这么个东西”。这听上去颇有些讽刺,本来想要戒烟,却还得抽另一种烟。而这就是电子烟在当时给张超的印象。“当时好像电视还是网络上都有一些宣传,说抽电子烟能戒传统烟,我就觉得可以试一试。”他甚至还认为,如果能成功改抽电子烟,这就算是完成了戒烟。
他现在已经记不清当初是哪个广告给他留下了这种印象,他只记得,他在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支两三百元的平价电子烟,是经典的“万宝路”口味。但因为完全不含焦油,尼古丁含量也很低,只抽了一个礼拜,他就觉得身体很难受,“抽起来没劲,就觉得空落落的”。没忍住,就改为电子烟和传统烟混合着抽。这么又抽了将近一个月,他干脆彻底放弃了电子烟,回到了之前一天半盒传统烟的状态,戒烟大计宣告失败。
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周围的烟民群体里,像张超一样尝试过用电子烟来戒烟的绝不在少数,因为这种戒烟方法已经流传了十几年。2003年,中国药剂师韩力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电子烟产品——如烟。这款主打“戒烟”功能的产品使用高浓度尼古丁溶液作为烟油,在保证尼古丁摄入的同时最大限度优化抽吸体验。其戒烟原理是通过浓度由高至低更换烟油,逐级消除吸烟者对尼古丁的成瘾性依赖,“无痛苦戒烟”也成为如烟当年的最大卖点,宣传词就是“先戒烟后健康”。恰逢当年11月,中国正式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全球烟草监管趋严,如烟借由这个机会获得了很大的成长。2005~2006年间,如烟销售额已近10亿元人民币,销量超30万支。
张超没抽过当年的如烟,在经历了第一次用电子烟戒烟的失败后,他在两年后又用另一款电子烟产品试过一次,这次坚持的时间更短,一周就放弃了。他告诉我说,他失败后才意识到,戒烟还是要通过个人的意志力实现,跟抽什么烟没关系。
如烟后来的发展似乎证明了他的看法。2006年,央视突然曝光如烟的戒烟效果造假,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也对媒体表示,如烟的宣传涉嫌失实并有违科学。一时间,电子烟安全性及监管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在这种舆论与监管压力下,如烟随后放弃了国内市场,彻底转战海外,国内的电子烟市场也沉寂了下来。
但围绕电子烟与健康话题产生的争议绝非如此简单。在中国折戟之后,电子烟随后几年却在一些欧美国家迅速得到了发展。2010年,英国就全面放宽电子烟监管,电子烟使用者4年增至250万,占烟民总数1/4。如今英国电子烟民数量已接近传统烟民数量的一半。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355人
前《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