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规范”的魅力

作者:爱乐

2019-02-13·阅读时长4分钟

38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42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J.B.斯蒂内 /陈烨 编译)


厄娜· 伯杰专辑

德国声乐学派的一个成熟的特点体现在它对“嗓音规范”的谨慎上。他们对人声分门别类,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音色、发声方式及对应的歌剧角色和人物性格。厄娜·伯杰( Erna Berger)显然是她所属的那类特殊“嗓音规范”的代表人物。她具有意大利花腔女高音那独特的明亮、宽广与流畅,同时她的声音还让我们产生了温暖、柔和、年轻、优雅又包含深情的感受。这是一种富含着“笑意”的声音,充满喜剧色彩,但也能表达悲痛的情绪。当她唱起玛莎的《夏日最后一朵玫瑰》或者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苏珊娜的咏叹调《哦,来吧,不要迟疑》(Deh, vieni, non tardar)时,所有的心都被她俘获了。她唱的《亲爱的名字》(选自歌剧《弄臣》)、《永别了,过去的美梦》(选自歌剧《茶花女》)、《她愉快地离开了这儿》(选自歌剧《波希米亚人》)都表现出剧中人物的欢乐和挣扎,透露着优雅的美丽。作为德国人,伯杰积累了大量艺术歌曲和巴赫的康塔塔,但自始至终她都没有离开过她自己的“嗓音规范”。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78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斯美塔纳

58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