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健
2019-02-13·阅读时长1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65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孙健)
1620年,注定将是波希米亚人历史上的“红字”。当末代皇帝弗雷德里克五世踏上逃亡之旅时,他身后被天主教联盟军屠戮的布拉格,乃至整个波希米亚,已在白山之战的怒吼与伏尔塔瓦河的悲吟下,步入了厚重的历史烟云。而惨遭弃绝的文化瑰宝——包括曾盛极的波希米亚民族音乐,则成为坠入母亲河中的散落星群,悲恸地迎接着百年孤独的到来。
但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捷克仍是音乐史中不可抹去的灿烂一笔。在 18世纪盛极一时的斯波克剧院便曾亲切地迎接到了格鲁克与维瓦尔第等音乐大师的莅临,而泽林卡( 1679-1745年)等波希米亚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亦使今天的我们感受到温暖而静谧的力量。但三十年战争后的哈布斯堡王朝终究不会淡忘捷克人集体无意识中的反抗精神,于是,我们便也不难理解身处波希米亚的天主教徒对民族艺术的置若罔闻——这是一片插满了异域之花的“荒原”。
发表文章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55人
音乐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